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作为学习英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话语分析作为研究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从教师话语、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活动等角度来还原真实的课堂情境。支架理论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真实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贡献、教师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支架理论的课堂话语分析可以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支持。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话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燕山大学本科生非英语专业一年级3个班级和二年级的3个班级英语课堂的语料进行了收集,借鉴前人总结的课堂话语分析经验,结合支架理论和课堂观察,从课堂话语结构、教师问题类型和教师反馈类型方面对收集的语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话语结构的类型及其支架功能;二,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问题的类型及其支架功能,三,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反馈的类型及其支架功能,四,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话语所表现出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在分析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体现在使用Excel软件对师生话语结构、教师问题和教师反馈以及它们的支架功能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规律和特点。定性分析主要体现在文中对于每个师生话语例子的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话语结构主要包括两种:简单的话语结构和复杂的话语结构。其中,简单话语结构中的IRF话语结构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话语结构,基于支架理论分析的师生话语结构表现出的支架功能主要包括反馈、指出相关特点及差距、维持既定目标、引起兴趣、简化任务和控制挫折感,其中反馈、指出相关特点及差距和维持既定目标的使用频率相对其它的支架功能来说较高;教师问题类型中展示性问题的数目要远远超越参考性问题的数目,支架功能主要包括维持既定目标和引起兴趣,其中引起兴趣支架功能的使用频率高于维持既定目标的使用频率;教师的反馈类型中积极反馈的数目大于消极反馈的数目,支架功能主要包括反馈、做出示范和控制挫折感,其中反馈支架功能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做出示范和控制挫折感的使用频率。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发现了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话语结构简单,缺乏变化性和创造性的缺点。同时,教师话语以教授为主诱导为辅的支架功能特点也成为了影响师生话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