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B受体是代谢型受体,由GABAB1和GABAB2两个亚单位组成,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大都数外周组织中。GABAB1显著特征是其分子多样性,至今为止,已报道发现有从GABAB1a到GABAB1n的14种剪接异构体。与全长GABAB1a相比,GABAB1e(GB1e)只包含胞外区及跨膜区九个氨基酸,且GB1e几乎只在外周组织中在mRNA水平被检测到。乳腺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癌症,是全世界女性主要的致死癌症。从1980年到20世纪末,西方国家的乳腺癌发生率增加了接近30%。在我国,乳腺癌患病率较低但也呈现年轻化和农村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报道称GABAB受体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其主要作用还是非常具有争议的,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不同组织或细胞中GABAB1亚型的多样性导致了这种差别。为研究GB1e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我首先对GB1e在多种肿瘤细胞系的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进行了分析与定量,结果显示GB1e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结肠癌细胞系的恶性程度正相关,此外,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胶质瘤细胞U87、U251中也检测到GB1e的表达,在肝癌中,所有细胞系的表达量都要高于正常干细胞L02;在五例患前列腺癌病人中,有三例病人的癌组织中GB1e转录水平要高于癌旁组织。这预示着GB1e可能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为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功能,我首先在恶性程度较低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过表达GB1e,结果表明GB1e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也能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有意思的是,分泌的GB1e可以再次被周围细胞吞噬。GB1e能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可能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由能引起内质网应激的Tm和Tg引起的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GB1e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微球形成能力以及乳腺癌干细胞标记分子CD44的表达,更有趣的是,分泌的GB1e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我们质谱分析结果表明GB1e可能与SEL1L、OS9、PTPN12、UGGT1、DAAM1、MMS19及APP有相互作用。免疫沉淀进一步证实SEL1L、PTPN12和DAAM1与GB1e有相互作用,而且肿瘤抑制因子PTPN12在过表达GB1e细胞系中表达量也随之降低。分子检测表明GB1e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增强。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是首次对GABABR1剪接体在肿瘤中的功能的探索,也首次把GABAB受体与肿瘤微环境及肿瘤干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结果表明,GB1e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为GABAB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及前期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