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膝关节(knee joint)是人体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运动与承重关节,这一特点使其成为比较容易损受损的关节之一,其中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最容易发生磨损的解剖结构,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膝关节各组成结构的损伤概率也将增加。ACL是维持膝关节功能稳定的重要韧带结构,一旦ACL发生损伤甚至断裂将导致局部疼痛甚至不能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髁间窝撞击综合征是膝关节在屈伸活动过程中股骨髁间窝与ACL发生摩擦、撞击,以膝关节局部肿胀、反复积液、疼痛及伸直受限为常见临床症状的病态综合征。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暂无统一定论,大量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能为其重要原因,随着骨关节炎的加重而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能致残;因此尽早干预膝关节慢性损伤,对保存膝关节功能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极大意义。目的:探究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后髁间窝扩大率与术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因髁间窝撞击综合征行膝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出2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女各10例,左膝11例,右膝9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不适、“交锁感”、活动受限,膝关节不稳;其中日常生活中患膝有绞锁感12例,疼痛显著对患者生活或工作造成影响的16例,伴有半月板损伤患者7例,年龄在35岁-70岁之间。在我院给予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髁间窝宽度与股骨髁宽度并给与VAS评分、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数据汇总后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患者术前平均髁间窝宽度为17.27±0.78mm,术后为21.13±1.01mm,平均髁间窝宽度指数为0.21±0.0078,术后为0.26±0.0186,术后患者髁间窝宽度较前明显增宽,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术前VAS评分平均分为7.50±0.61,术后为2.45±0.76,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分为67.10±4.14,术后为82.70±6.10,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所有病例髁间窝扩大率位于0.01-0.13之间,将其分为3组(0.01-0.05、0.05-0.09、0.09-0.13),并根据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变化将疗效划分三个等级(优、良、一般),其中髁间窝扩大率为0.05-0.09疗效为“优”的患者7例,为“良”的患者1例,疗效“一般”患者0例,髁间窝扩大率为0.01-0.05疗效为“良”患者3例,疗效“一般”患者3例,髁间窝扩大率为0.09-0.13疗效为“良”患者2例,疗效“一般”患者4例,应用确切概率法检验,术后髁间窝扩大率为0.05-0.09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所有病例术中出血极少,手术时间短,无伤口感染,无血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关节镜下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髁间窝撞击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髁间窝扩大率在0.05-0.09术后疗效最佳,为临床使用该术式的操作规范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