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坝地区地震储层预测与评价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是一个富天然气的盆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前期勘探成果表明:元坝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中国石化川东北天然气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实现中国石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保障。在勘探开发的同时认识到,储层是制约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元坝地区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1]。因此通过对本区目的层段开展基于AVO技术的多种叠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对各种异常属性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以试验区块为基础预测储层的纵、横向展布及其含气性状况,对异常体的地质属性进行分析和重点解剖,对储层预测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有望深入了解本区天然气储层的分布状况和富集带展布,并形成对本区具有针对性、且在周边区域可以推广的烃类检测技术,以辅助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工作。因此,确定论文题目《元坝地区地震储层预测与评价》。在测井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演模拟,研究该区须二段储层在地震资料中的AVO响应,并利用岩石物性测定结果进行烃类检测反演,是该区进行钻前目标含气性预测的主要手段,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AVO反演已经成为寻找岩性油气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AVO技术通过建立储层含流体性质与AVO的关系,应用AVO的属性参数来对储层的含流体性质进行检测。依据钻井资料进行AVO正演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AVO技术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精细的叠前数据处理得到的叠前共反射点道集和层速度模型为前提条件,利用AVO技术和地震反演手段从叠前地震数据中提取有关岩性和流体信息的有意义的参数。本文对AVO反演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多种属性参数的AVO反演。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在须二段开展AVO技术储层含气性预测的依据,以及在次研究基础上进行地震叠前反演的必要性。介绍了AVO技术的发展现状,纵观这些年AVO技术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效果,归纳出AVO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阐述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AVO含气储层预测的方法及应用,及AVO分析方法及流程。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实际地震资料和井资料,对须家河二段进行了AVO正演模拟的研究,建立了3口井的正演模型,其中须二段的含气储层均属于第Ⅲ类AVO异常响应。在本地区寻找具有第Ⅲ类AVO异常特征的好的含气砂岩储层还是很有希望的。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实际地震资料和井资料,对须家河二段进行了AVO正演模拟的研究,建立了3口井的正演模型,其中须二段的含气储层均属于第Ⅲ类AVO异常响应。在本地区寻找具有第Ⅲ类AVO异常特征的好的含气砂岩储层还是很有希望的。
  本文第四部分为典型井的AVO属性剖面,元坝2井、元坝27井、元坝204井在泊松比和流体因子剖面上都有大量异常层段(黄色),且异常较明显,连续性也比较好。泊松比和流体因子均为负异常,叠合在P波波谷上,这种特征指示砂岩具有较好的含气特征。
  本文第五部分为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在须二段砂岩目的层位解释及含气性预测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点是对须二段上部和须二段下部储层平面分布预测,通过对泊松比、流体因子、相对密度、横波反射系数和DHI五种属性的平均负异常和累计负异常的平面分布图可看出,各种属性的负异常集中范围比较一致,连片性较好。
  以AVO正演模型所表现的含气性储层AVO异常响应特征为指导,通过对区内CMP道集经过叠前时间偏移和AVO目标处理后,采用AVO反演,获得一系列的AVO属性数据体。并通过叠前AVO反演提高预测的精度。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研究区建立了完整的含气性预测分布图,研究针对须二段3口井运用叠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识别与预测,最终得出含气性综合评价图,为今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表明,AVO技术对元坝地区须二段中浅层砂岩进行了成功的含气性检测,我们可以看到,AVO正演模拟以及AVO反演得到的多种属性为基础的AVO异常识别和解释的方法是相对严密的,各步之间都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它对复杂地区的AVO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总之,论文总结出了川东北地区中浅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上对固定源含NO的废气处理,主要采用NO与NH的选择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反应,即SCR工艺,在该工艺中一般用VO/TiO体系催化剂,该体系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有一最佳使用温度范围,若反应温度过高会发生NH的氧化反应,不仅使催化剂活性下降,而且会产生NO,反而使废气中NO的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烟尘会带来许多麻烦,如果
学位
建南气田属于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的建南构造,区域构造属于四川盆地的东缘的上扬子川东褶皱带,在方斗山与齐岳山负背斜之间,是一个低缓构造。四川盆地在晚三叠时期受到喜山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演变成为一个北西—南东向箕状内陆湖盆,川东北—鄂西主要以河流相为主,其特点是河道砂、河漫滩与湖沼细粒沉积相互叠置。在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下,须家河组呈现出厚砂薄储的状况,给勘探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与叠后地震反演相比
本论文以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为基础,以HERS1.0核磁处理软件为依托,结合核磁共振室内实验,建立核磁共振测井计算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根据华庆地区低渗透储层的压汞实验资料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通过二维等面积法、T2几何均值拟合法、三孔隙度法三种方法评价了储层孔隙结构。结合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对比、孔径频率分布与T2分布对比、实际资料处理与试油资料对比三种方法建立了华庆地区低孔低渗储层分类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总体构造面貌为南北走向,呈东缓西陡的不对称箕状向斜盆地,构造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区域断裂构造微弱。根据盆地演化史和现今的构造形态,盆地内可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可划分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自下而上分为盒8下、盒
学位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是地震勘探的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原始依据和工作基础,只有得到高质量的地震剖面才能对深层目的层进行精细的追踪解释工作,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因此采集阶段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面对复杂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和地形以及深层复杂的地质构造,地震勘探变的越来越困难,复杂的勘探环境对地震波场、反射波同相轴等有很强的调制、畸变作用,并且静校正不准、静校正引起波形畸变等问题,还有
地球物理勘探中,分辨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提高各种勘探方法的分辨率就成了各国研究学者热门的研究的对象。各种勘探方法的改进或提出,或多或少都伴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对于某一种勘探方法,分辨率越高就意味着它能分辨的地下最小地质体的能力就越高,勘探的效果就越好。由于我国资源相对贫乏,提高勘探效率尤其重要。提高勘探方法的分辨率,就可以更好的提高有限的资源的采收率,减少资源浪费。  一种勘探方法分辨
学位
文安斜坡位于冀中坳陷霸县凹陷东部,东临大城凸起,西与霸县洼槽及马西一鄞州洼槽相邻,向南延伸到饶阳凹陷的南马庄构造带,向北以里坦断层与武清凹陷相隔。近几年来,文安斜坡带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重点研究区带,油藏类型以岩性和岩性一构造油藏类型为主。为了解决研究区特殊构造、沉积所带来的储层预测难题,开展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技术以及对波阻抗体的处理解释研究工作。  地震反演主要有叠前反演和
学位
复电阻率法是近儿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电偶源地面电法勘探方法,是电磁勘探方法中唯一的能直接指示油气藏的方法。复电阻率法在油气勘查上,主要用于检测、评价工作区域内的局部圈闭或异常是否含油。提供钻探靶标,提高钻井的成功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和成本。该方法曾于1999、2000、2002年在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腹部进行过试验、试生产及大面积生产工作,2003年在克拉玛依九区浅层稠油油田应用初步反演和各类资
学位
随着油田开发生产的不断深入,我国陆上油田现已大多进入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油田地质复杂性进一步暴露,非均质性严重,开采难度大。对于老油田而言,地下仍含有大量的剩余油,如何准确地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是当今油田开发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出现了一些研究剩余油的新方法,并且剩余油的研究已从单学科分析向地质研究、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测井方法等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进行剩余油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准确、精
学位
地层—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当前油气藏勘探的热点之一。建立合理的预测及评价方法体系是勘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仅将地震信息单一的应用于常规的构造解释等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亟需借助于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展开地层沉积相、储层特征综合分析、油气藏分布规律等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基于地震信息及沉积学理论开展的沉积岩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为此类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