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下沿面辉光放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较为详尽介绍了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DBD)实验与理论研究结果,同时总结了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电场计算、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旨在使得沿面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够满足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的需要.现有的理论结果表明一定等离子体密度下等离子体的厚度决定了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效果,在适当的气体压强下提高沿面放电的等离子体厚度是研究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最终目标.本文首先运用边界元方法计算静态电压下发生器的场强分布,根据计算的场强对发生器进行优化设计,选择了最适合产生等离子体的发生器类型与结构参数,而后再进行放电实验来验证.从实验结果来看,这一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等离子体发生器研制问题,从而有希望能够产生与电磁波有明显作用效果的等离子体.从计算得到电场分布图,我们对梳状电极沿面介质阻挡放电行为进行了分析与推断,对于单面梳状电极的发生器,沿着介质板法向方向的位置上电场强度下降很快,这也决定了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光厚度有限.为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电极结构而达到发生器在介质面垂直方向上的电场梯度变小.从改进型沿面放电与电极共面型发生器的电场分布来看,这两种发生器沿介质板法向方向位置上的电场梯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文应用辉光放电的捕获机制模型对梳状电极沿面放电发生器产生辉光放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数值模拟的结果来看,在确定的发生器电极结构下,当电压的峰-峰值电压为9kV时,发生沿面辉光的条件是电压频率至少为9kHz,而当频率为1MHz时,沿面放电将出现丝状放电的模式,因而这一模拟结果对沿面放电发生器的研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沿面放电发生器进行了放电实验.实验中电源输出的电压波形为交流正弦波,在峰-峰值电压为9kV时发生沿面辉光放电的电压频率为10kHz,同时等离子体发光厚度低于1mm,上述实验结果较好得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由于电源输出频率的限制,实验无法验证在电压频率为1MHz时将出现丝状放电这一理论结果.本文就改进型沿面放电与电极共面型沿面放电发生器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实验结果来看,改进型沿面放电发生器在较低的气体压强下(3kPa)产生较厚的等离子体发光层,而电极共面型沿面放电发生器在压强为30 kPa时产生了8mm的均匀等离子体发光厚度,这一实验结果对应用沿面介质阻挡放电来进行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发生器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是光伏电站安全、可靠、经济、优质运行的前提。任何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都将影响系统发电量的输出,严重的将危害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电网崩溃,引发更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绿色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开关电源的主要发展趋势。本课题针对开关功率变换器的小型化和绿色化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
旋转设备是现代化工业尤其是电力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机械设备,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旋转设备正朝着复杂化、精确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国内外许多企业与高校先后研制出各具特色的大型旋转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由于大型监测系统价格高昂且维护不便,我国目前仍有大量在运行的中小型电厂没有配备旋转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本文针对中小型电厂的需求,开发出一套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旋转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针对汽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量电力电子负载的使用,电能质量日益下降,电能质量问题凸显。由于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电能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正确地检测电能质量扰动,并对其分类辨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深入的研究了基于双树复小波和支持向量机的暂态电能扰动的自动检测辨识方法,这种方法是用智能的方式实现暂态电能质量扰动辨识的提高。本文首先通过仿真验证了暂态电能扰动
配电自动化是当前我国配电网改造的重要课题,配电自动化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配电自动化技术涉及面广,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配电自动化必须遵循统筹
为了满足电力电子装置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其控制器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本文在分析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器软硬件可实现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借鉴了“开发平台”的
交流传动电动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牵引逆变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结合电动汽车对牵引逆变器的要求,着重对车用逆变器的主电路
学位
DSP芯片已成为集成电路中发展最快的电子产品,尤其是16位定点DSP器件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在国外已经有不少成熟的DSP产品,但是国内在DSP芯片设计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用经典的博弈均衡模型讨论了完全信息下寡头竞争电力市场中潜在市场力,提出了新的较为符合实际电力市场的Forchheimer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创新性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