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驾驶员在持续长时间的驾驶行进过程中,可能会有精神和身体上的疲惫感,它会导致驾驶员难以集中注意力、判断能力下降,在驾驶情况变化时无法及时地做出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疲劳驾驶,它会给交通出行带来安全隐患,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此,针对如何预防疲劳驾驶的研究正成为现今驾驶安全研究的热门。目前,国内外主要围绕疲劳驾驶识别、预警与控制三大核心技术展开研究,其研究领域与方法广泛涉及到安全科学、生理学、医学、行为科学、汽车工程、信息科学、电子检测与智能控制等方面,本文在国内外疲劳驾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个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图像采集与预处理。分析摄像头的组成部件和成像原理,选用威鑫视界SY018HD型号工业摄像头。研究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和光照不均匀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对比各种预处理方法,采用效果较好的方法进行图像预处理,提高图像清晰度。人脸特征点的检测。设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点检测算法,改进卷积神经网络中经典的VGG-16网络,使用含有人脸特征点标注值的数据集和微调(finetune)技术对VGG-16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网络能够自动识别出人脸,提取出人脸特征点。疲劳特征识别与提取。使用EAR原理进行眼睛疲劳特征的识别,改进EAR原理,实现MAR原理对嘴部疲劳特征的识别。通过试验找出疲劳状态的临界阈值,实现疲劳特征的提取。疲劳驾驶检测算法设计。设计基于SVM原理的检测算法,将提取到的眼睛和嘴部特征相融合进行疲劳驾驶检测。进行实车实验测试,并将实验结果同不同的检测算法进行对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表明,本文设计的疲劳检测算法能够适应较复杂的驾驶环境,准确的进行疲劳驾驶检测。最后基于Windows平台,演示了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实现。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利用余热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紧凑型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该系统中,该系统主要由两个活塞/气缸及两个换热器构成。在纯供电或小负荷供暖模式下,循环工质同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等节点企业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面临着众多不可控因素和潜在风险,任何一个节点企业的运营状况出现问题,都会直
本文以云南小粒咖啡为原料制备类黑精,采用三维荧光矩阵光谱分析技术(Three 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spectra, 3D-EEMs)研究咖啡类黑精在不同温度、不同pH、
农业微生物资源是维系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资源。其中,放线菌因其能产生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而成为生物农药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从云南、广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自主移动机器人感知环境、完成复杂任务的关键技术。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的支持下,在基于特征的视觉SLAM系统上利用语义信息解决纯视觉信息带来的制约并提高系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的相关算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针对当前基于特征的视觉SLAM系统对语义信息中类别属性的认知不足,忽略语义信息中位置信息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应运而生,一时间成为各大车厂的一个发力点,也成为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系统包括环境感知系统,行为决策系统以及车辆控制系统。其中,定位模块与转向控制模块是无人汽车的两个关键模块。目前传统方法仍是支撑无人驾驶汽车得以落地的主要技术。但传统方法针对光照变化、场景变化等问题的鲁棒性较差,难以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在实景场景中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术前和术中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
新媒体时代为技术传播学的实践提出新的挑战,也要求技术传播学的教学能够匹配市场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技术传播学的课程不仅应当达到传统的培养学生专业写作能力、说服能力
疲劳驾驶会显著降低驾驶员的警惕性,增加反应时间,严重危害道路安全,现和超载、超速并列为交通事故三大成因。针对疲劳驾驶易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
<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因循这种思想,一些人特别是部分弱势群体把维权的手段和路径选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