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出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的构建,为中医望诊与中医药信息化相结合诊治心血管病提供新的思路。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多元望诊信息的提取及初步验证,为构建完善的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提供初步临床资料、探索合理的验证方法。方法:1.第一部分结合中医望诊与中医药信息化提出构建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的构思。2.第二部分:(1)以中医各诊法为依据,经过文献研究、临床经验总结,提取出中医望诊中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的多元望诊信息,制定多元望诊观察表。(2)选择符合病例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的人员207例,进行临床观察、填写观察表及实时拍照,通过卡方检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关性较强的条目,制定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元望诊观察指标。(3)使用上述指标再次观察207例纳入者,计算该望诊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等数值,并计算该望诊指标与标准诊断之间的关联程度、一致性来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提出了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的具体构建内容。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元望诊信息提取及验证部分(1)经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得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元望诊条目共27条。(2)经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P<0.05的多元望诊信息的共有16条。(3)经关联性分析得出关联性较强的望诊条目共12条,并将其按OR值分为四组,分别对上述四组分别赋予分值以便验证时进行积分统计。结果如下:第一类给予3分((1)指甲信息;(2)大鱼际青筋浮露;(3)生命线尾端“米”字纹);第二类给予2分((1)手掌红色或紫红色;(2)鼻根部的深横纹;(3)天庭区“十”字纹);第三类给予1分((1)食指下“米”字纹;(2)大鱼际暗红色斑点;(3)冠心沟;(4)额上三分之一处信息);第四类给予0.5分((1)智慧线尾端“米”字纹;(2)手指短粗或手指指腹隆起,指端粗大呈鼓槌状或壁虎指状;)(4)验证部分:当选取“积分以10分为界限,大于等于10分记为阳性(+),小于10分则阴性(‐)”这一标准时,灵敏度为0.847,特异度为0.708,两者之和最大;漏诊率为0.153,误诊率为0.292,两者之和最低。此时约登指数为0.555最大,此时的真实性为0.783亦为最大。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元望诊指标应定为积分结果大于等于10分时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性较大,小于10分则较小。结论:1.本研究提取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元望诊指标与指南规定的标准诊断相比较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辅助诊断方法。为从中医角度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中医望诊方面的思路,为探索制定其他中医望诊诊断标准提供了初步临床资料及验证方法。2.心血管病多元望诊体系的构建作为发掘与应用中医望诊技术的一种方式有一定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