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铁胺水凝胶治疗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临床伤口护理湿性愈合理论,研究去铁胺/壳聚糖水凝胶在小鼠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文献制备去铁胺/壳聚糖水凝胶,考察水凝胶的形貌表征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选取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构建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壳聚糖组,去铁胺组,去铁胺/壳聚糖组,每组10只,治疗周期为14天。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数码相机记录小鼠伤口变化情况,计算伤口愈合率。利用普鲁士兰染色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创面中铁离子含量。通过HE染色法评估皮肤肌肉组织细胞浸润程度,毛细血管以及皮肤附属器官再生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缺氧诱导因子1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D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去铁胺对Ha Ca T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去铁胺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极化作用。结果:1.成功制备去铁胺/壳聚糖水凝胶,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壳聚糖水凝胶可有效控制去铁胺的持续释放。2.动物实验:(1)ICP-MS与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肌肉组织中游离铁离子浓度升高,出现了明显“铁蓄积”现象。去铁胺组中肌肉组织“铁蓄积”明显减少。(2)HE染色结果显示,去铁胺/壳聚糖组和去铁胺组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降低(P<0.01),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官再生数目显著增多(P<0.01),胶原沉积均匀且致密,连接性较好,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出现了上皮过度增生和表皮增厚,去铁胺/壳聚糖组,去铁胺组和壳聚糖组上皮化程度适中,与正常组上皮化程度接近。(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去铁胺/壳聚糖组中CD31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壳聚糖组(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去铁胺/壳聚糖组和去铁胺组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去铁胺/壳聚糖组中SDF-1显著升高(P<0.01)。3.细胞实验:(1)ROS检测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去铁胺(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预处理1h和2h后,Ha Ca T细胞内ROS表达水平显著减少,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去铁胺(50μol/L,100μMol/L,200μMol/L)诱导的F4/80+/CD206+(M2)巨噬细胞占比分别为15.47±0.89%、20.93±0.97%和29.72±1.84%;F480+/CD86+(M1)巨噬细胞占比分别为18.7±0.75%、15.6±0.71%和12.0±1.11%,呈现递减趋势。结论:1.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肌肉组织中游离铁离子浓度升高,出现“铁蓄积”现象,去铁胺可有效地抑制铁离子的异常沉积。2.去铁胺/壳聚糖水凝胶通过稳定HIF-1α,促进VEGF和SDF-1表达,抑制HaCaT细胞内ROS生成,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肉芽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HCC患者预后。近年来对HCC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在HCC进展过程中,micro RNAs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成为HCC诊断及治疗的重要靶点。其中,miR-103a-3p在人膀胱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其在HCC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内质网跨膜蛋白EV
目的: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伏隔核壳部(NAcSh)orexin-A神经通路的构成,探讨该通路对普通饮食与高脂饮食大鼠NAc胃牵张(GD)反应性神经元放电、胃运动、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奖赏性摄食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高脂饮食大鼠模型: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00 g),高脂饲料(含蛋白质20%,糖类20%,脂肪60%)饲喂6 w。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6(IL-26)水平,探讨IL-26在HBV-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门诊和病房住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30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30例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空白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独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因出血或心包填塞导致二次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其诊疗过程中的各项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明确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旨在以后对二次开胸患者提前进行评估,警示死亡高风险患者,密切关注此类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减少其术后死亡率。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20年9月期间所有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独立不停跳搭桥手术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将
目的: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作为B族维生素,在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摄入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大样本数据运用关联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贝叶斯网络等方法,分析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摄入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07-2016年的大型横断面调查数据
聚合物胶束是一类很有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它在增加疏水性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稳定性,延缓药物释放,降低毒性,提高靶向性和药效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1-甲基-D-色氨酸(Indoximod,IND)为原料,合成两嵌段共聚物PEG-IND,构建了一种胶束给药系统(DOX/IND@NPs),实现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基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是否会对使用特立帕肽(PTH(1-34),Teriparatide,TPT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评价指标产生影响。方法:收集2017-2019年4月份至9月份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07例使用特立帕肽治疗的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就诊资料,按照纳入排除
目的:理想的创面敷料应兼具透气、吸水、保湿、抗菌、促进细胞迁移和分化增殖等诸多性能。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空间结构与细胞外基质相似,在伤口愈合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纳米银(AgNPs)抗菌效能强且广谱,但极易进入细胞内损伤DNA,抑制ATP生成,抑制细胞增殖等。本研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含AgNPs的三层结构敷料,以期在实现吸水、保湿、抗菌、促进组织生长的同时克服AgNPs的细胞毒性,为创
南极磷虾是重要的极地渔业资源和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动物蛋白资源库。目前南极磷虾陆基深加工以生产南极磷虾油为主,而加工副产物脱脂南极磷虾粉尚未合理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有待加强。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营养作用与人类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与常规补锌剂相比,肽-锌螯合物以螯合物形式直接被消化吸收,能够更好地抵抗肠道环境和共存物竞争带来的影响,提高锌的生物利用度。本文首先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原料,建立了南极
目的:研究使用骨水泥固定的第三代Oxford活动平台型单髁假体(Oxford phase III,Zimmer Biomet)置换术后,通过样本随访获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评分和影像学数据,从多方面观察分析活动型平台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中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