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文中的洛阳城市意象述评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j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的栖息地,提供给人类活动的空间。城市的文化景观、人物风貌、生活场景、审美取向也都可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将人与城市的关系以一种诗意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成为带有城市特有色彩的意象。这些意象又构成了城市的整体印象。洛阳在文学描写中有其独特的城市印象,这印象通过一系列有关这座城市的意象来构建起来的。本选题以中唐诗文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这一时期诗文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洛阳城市意象:洛阳道、金谷园、上阳宫、天津桥、龙门、牡丹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意象自汉代以来在文人描述中累积叠加的形成方式和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及这些意象对时人及后人对洛阳精神意蕴的定位与阐释的影响。城市与文学的研究已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古代文学中的城市文学作品,一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属于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渊源、市井风俗、历史人物等。本选题选取“文学再现城市”和“文学再塑城市”的视角,采取文史互证方法,适当借用城市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在城市与文学研究的宽阔领域中找到一个小小的切入点,来考察中唐洛阳与属于洛阳的文学间的相互影响,进从而揭示文人、作品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作出解释的是,本课题中的“城市意象”不同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而是指通过特定的文字符号表现出来,然后被社会认可的城市文化形象。它可以是形而下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物质生活等,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如审美风尚、思想观念、社会理想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白先勇是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创作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本文采用“症候”分析的方法,旨在通过文本细读,探讨白先勇小说的“症候”特征及其生成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