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识别方法及线路保护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战略方针的实施,加快建设±800kV、±1100kV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UHVDC)已成为趋势。逆变侧换相失败、输电线路故障是直流系统最常见的两种故障。本文以特高压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仿真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PSCAD/EMTDC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交、直流侧故障出发,提出了两种换相失败识别方法和两种直流线路保护原理。
  首先,从特高压直流系统交流侧故障特性出发,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相失败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谐波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并引入了换相失败风险因子(CFRI),利用CFRI幅值即可判断UHVDC系统是否发生换相失败;随后,为进一步得到换相失败发生持续时间、故障阀等信息,给出了一种利用阀电压或阀电流的改进换相失败识别方法。最后,在PSCAD/EMTDC中仿真验证了两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其次围绕特高压直流系统直流侧故障特性,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线路的保护原理。首先结合线模分量的特点对线路两侧的初始行波传输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远离故障侧实际反行波与计算反行波差值纵联保护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快的动作时间,有良好的耐受高阻故障能力和选极能力,不受雷击干扰影响且采样频率低。在PSCAD/EMTDC中设置不同类型、不同过渡电阻的故障,证明该保护原理均能正确、可靠动作。
  第三,为进一步减轻传输负担,解决上一方法在不同工程中需改变整定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调谐能量的纵联保护。该方法具有门槛值不依赖仿真整定、通信负担小、在不同直流工程中均具有良好通用性的优点,但采样频率较高且受雷击干扰影响。PSCAD/EMTDC仿真验证表明,保护方案在不同过渡电阻和不同类型故障下可以快速、正确动作。
  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中新能源占比日益提高。风电等新能源相比于常规机组,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并网必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易出现次同步振荡(SSO)现象,等效转动惯量小,电压调节能力有限等,在频率、电压大幅波动情况下存在脱网风险,局部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限,易发生“弃风弃光”。FACTS装置与储能结合可扩大运行范围、提高性能,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电能调节。
微网是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交直流混合微网综合了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的优点,成为微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交直流混合微网中由若干台双向功率变换器构成了潮流断面区,潮流断面区连接交流子微网和直流子微网的重要通道,能够实现交流子微网和直流子微网直接的功率互相支撑,对于维持交直流混合微网内部功率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交直流混合微网中接入了大量具有强随机性的间歇式电源和交直流负荷,在孤
传统发电形式是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的重要成因,因此清洁高效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微电网是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的重要方式。微电网具有并网和孤岛运行两种运行模式,如何实现两种模式的无缝切换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微电网有主从控制、对等控制和分层控制等多种控制形式,本文对微电网的主从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主从式微电网包括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不同的运行模式下主源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不同,
学位
近年来,分数阶微积分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设备建模和系统控制等众多工程领域中。在实际的电气工程领域中,很多器件和设备都表现出了分数阶本质。考虑到电气设备固有的分数阶特征,利用分数阶电路模型进行分数阶建模更能简洁、精确地描述实际物理系统。实际分数阶电路的设计离不开分数阶电路的综合理论,但现阶段,分数阶电路的无源综合方法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本文主要研究了分
软磁材料被广泛用作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铁芯材料,其磁滞特性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软磁材料磁滞特性研究涉及测量、拟合以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其目的在于为准确分析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结构优化设计以及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手段。近年来,由于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使得软磁材料处于直流偏磁情况,加大了其磁滞特性拟合的难度。再者,随着具有复杂磁路结构电磁设备的出
学位
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家倡导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大量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到了电力系统之中。电力系统逐渐朝着大规模、大容量及电源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网架结构也日趋复杂。但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其接入电网的问题也制约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及随机性对电网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给电网调度及发电计划的制定带来了困难。同时,新
交直流混合微网整合了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各自的优势,为不同种类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并网及互补供能提供了可靠途径,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灵活多样的供用电需求,已成为微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及负荷的随机波动给交直流混合微网的运行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围绕交直流混合微网多时间尺度不确定优化运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
随着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传统化石能源终有枯竭的一天,因此对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热点。微网技术作为接纳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新能源的最佳途径,对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较于交流微网,直流微网因为无需考虑系统频率、中间转换环节少和控制结构简单灵活等优势而成为微网研究的重点。  直流微网中各个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荷等都经由换流器与直流母线相连,而直流母线电压的
学位
电力系统存在复杂的振荡现象,当系统阻尼较弱或出现负阻尼时,振荡不易平息甚至发散,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的大量并网以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使振荡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对电力系统的振荡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针对电力系统存在密集振荡模式的特点,对密集振荡模式产生的机理、模态不稳定现象以及密集振荡模式的识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建立了用于机电振荡模式分
学位
随着我国电网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相继涌现,给变压器的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变压器作为电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绝缘结构的优劣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这不仅关乎着经济问题,更关乎着国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变压器的绝缘进行分析,对绝缘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在较高电压等级下可靠工作,维护绝缘不被破坏,是对变压器制造时所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