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油菜生产第一大国,但植物油自给率却不足。国外大量的油种籽及食用油进入我国市场,给我国的油菜生产带来巨大冲击,因此亟需加快我国油菜生产实现“双低、三高、两化”目标,包括油菜菌核病抗性水平的提高。为此,本研究首先评价了几种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然后利用中油821衍生系谱,克隆对其抗病性、籽粒大小、含油量等性状具有重要贡献的等位基因,寻找这些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等位基因演化分析,试图将重要等位变异转化为与油菜重要性状紧密相关的SNP等分子标记,为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利用离体叶接种、田间茎秆接种和菌核病分级调查方法对中油821及其衍生品种的菌核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目的要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田间自然病圃鉴定因考虑到抗病(避病)的综合因素,是品种鉴定的必要方法,田间活体茎秆接种和离体叶接种鉴定所鉴定的是抗扩展能力,是品种抗性鉴定的补充,是遗传等研究的必要鉴定方法。2、油菜菌核病抗性相关基因BnERF104的克隆与系谱品种等位基因演化分析油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到BnERF104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I、II,设计通用引物克隆中油821及其衍生品种该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中双6号、7号、10号、华双3号、4号、沪油19的BnERF104基因拷贝II存在5个SNP和一个寡核苷酸片段的插入,推测在中双6、7号、华双3号、沪油19的上述等位变异位点由其它亲本引入,并推测上述等位变异可能与沪油19抗扩展能力强于中油821有关。3、油菜粒重相关基因BnTTG2的克隆与分析油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到BnTTG2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I、II,设计通用引物克隆中油821及其衍生品种该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中油821的BnTTG2的拷贝I存在一个SNP使得转录本翻译提前终止,导致编码蛋白的功能域缺失,推测该SNP位点对中油821粒重较小有重要影响;后续试验证明中油821该基因拷贝I的SNP位点由其亲本遗传而来并传给了其部分衍生品种。4、油菜油脂合成相关基因BnBCCP2的克隆与分析油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到BnBCCP2基因的5个拷贝,结合转录组数据选择该基因的其中一个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的拷贝,设计其特异引物克隆中油821及其部分衍生品种的该基因特异拷贝。分析、比对结果表明:第3和第5个内含子存在的等位变异位点将中油821及其部分衍生品种分成两类。在两等位变异位点处设计引物扩增两位点之间的区段,结果表明:存在等位变异位点品种的含油量一般较高,而不存在等位变异位点的品种含油量一般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