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Fs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乳制品中金属离子汞铜锌的检测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制品营养丰富,被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然而,近年来由微量金属元素超标添加及重金属污染引起的乳制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常用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荧光法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等,其中电化学传感技术因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而备受关注。目前,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信号探针中电信号源含量低、生物酶成本高且易失活,据此构建的电化学传感方法灵敏度低、稳定性不高。本研究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分别作为信号源和仿生酶,研制了三种电化学DNA传感器,并实现了乳制品中汞离子(Hg2+)、铜离子(Cu2+)、锌离子(Zn2+)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Cu-MOFs信号源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乳制品中Hg2+的检测。首先,合成了最优电化学效能的Cu-MOFs,并将其作为DNA1序列的固定载体,制备了Cu-MOFs/DNA1信号探针。其次,将DNA2序列固定于纳米金球修饰的玻碳电极(GCE/AuNPs)表面,从而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需指出的是,所用DNA1和DNA2序列均富含胸腺嘧啶(T)碱基;当Hg2+存在时,该DNA序列能够特异识别Hg2+,使得电极表面形成T-Hg2+-T复合物,从而将Cu-MOFs/DNA1信号探针固定于电极表面。随着待测溶液中Hg2+浓度的增大,固定在电极表面的Cu-MOFs越多,通过电化学检测Cu-MOFs产生的电信号实现了Hg2+的检测。由于Cu-MOFs中含有大量的电活性物质且无需富集溶出等操作,本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线性范围为10fM~100nM,检出限为4.8fMHg2+;鲜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7.2~106.4%范围之内。
  第二部分:Ce-MOFs仿生酶增敏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乳制品中Cu2+的检测。首先,将DNA1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DNA传感器(GCE/DNA1);其次,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Ce-MOFs仿生酶,并将其作为DNA2固定载体研制了信号探针(Ce-MOFs/AuNPs/DNA2);与传统的生物酶相比,该仿生酶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当Cu2+不存在时,信号探针中的DNA2与电极表面的DNA1杂交形成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将Ce-MOFs固定于电极表面;基于Ce-MOFs仿生酶对抗坏血酸的催化作用,从而产生较强的响应电流。当Cu2+存在时,由于Cu2+与DNA1的特异识别作用,导致DNA1发生不可逆的断裂,使得DNA双螺旋结构解离,从而Ce-MOFs从电极表面脱落,因此催化电流信号明显降低。基于电化学信号的变化量,实现乳制品中Cu2+的灵敏、准确检测,线性范围为0.10pM~100nM,检出限为0.034pM。
  第三部分:ZIF-67仿生酶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乳制品中Zn2+的检测。首先,将发夹状DNA1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DNA传感器;其次,合成了ZIF-67仿生酶和海胆状纳米金,并将其作为DNA2固定载体制备信号探针。当有Zn2+存在时,电极表面的DNA1在rA发生断裂;DNA1残链能够与信号探针中的DNA2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将ZIF-67固定于电极表面。随着待测溶液中Zn2+浓度的增大,固定于电极表面的ZIF-67越多。基于ZIF-67仿生酶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作用,实现不同浓度Zn2+的电化学检测。研究表明,该DNA传感器产生的催化电流与Zn2+浓度的对数值在10-12~10-6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7fM,为乳制品中Zn2+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MOFs为基础构建三种电化学DNA传感器实现了乳制品中Hg2+,Cu2+,Zn2+的检测,为后续食品中金属离子的灵敏、准确、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严重威胁并影响着当地农业生产,四川蒲江地区作为中国猕猴桃种植的重要基地,季节性干旱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着当地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生活。本研究针对现阶段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等问题,以“翠玉”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实验,研究三种不同微灌方式(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和四种水分亏缺(85%、70%、55%、40%)条件下猕猴桃的土壤重量含水率、生长特性、生理特性(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关
学位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在石油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乙烯和丙烯主要来自于各种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蒸汽热裂解和直接脱氢,由于反应温度高、能耗大、催化剂易结焦失活等原因,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很大限制。与乙烷和丙烷直接脱氢制乙烯和丙烯相比,乙烷和丙烷的CO2氧化脱氢制乙烯和丙烯在热力学上更为有利。采用CO2作为温和氧化剂参与反应,不仅可以提高烯烃的选择性,还可以减少
学位
如何在超声速气流中组织稳定高效的燃烧是研制超燃冲压发动机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传统的凹腔火焰稳定器在宽飞行马赫数及高当量比条件下呈现出诸多弊端,为此,后缘突扩这一构型优化方案被提出并使用于凹腔火焰稳定器上。本文以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后缘突扩型凹腔火焰稳定器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明晰其流动模式与稳焰机理为研究目标,综合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观测与理论建模的方法,对超声速气流中后缘突扩型凹腔的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探索和利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密封技术的水平制约着航天器运行的可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工作寿命,因此密封结构是航天器技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航天器中常见的接触式密封结构为研究目标,基于分形理论、接触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对航天器接触式密封结构的界面建模与泄漏机理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1)基于分形理论的密封表面形貌表征研究。根据分形
学位
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作为新时代国防重要兵器之一,其控制系统以高精度、高鲁棒性、高生存性、低成本引领了未来导弹系统发展方向。本文以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为对象,针对其飞行任务所面临的复杂内外扰动和不确定性,以及执行机构可能发生的部分失效和完全失效故障,根据其动态特性和相关约束,深入研究了基于扰动抑制和容错重构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建立了针对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控制问题的导弹对称串联结构模型。根据导弹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电磁加速推力器中,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激光烧蚀磁等离子体推力器(Laser Ablation Magnetoplasmadynamic Thruster,LA-MPDT),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火星开发等空间任务提供一种高效、先进的推进系统。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开展了推力器电源设计与仿真、推进性能理论预估、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的建模与仿真
激波/边界层干扰是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中难以避免的流动现象。激波诱导的边界层分离会严重恶化进气道的流场品质,在低马赫数和高反压情况下还会导致进气道不启动。相比于二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对进气道的影响更显著,流动机理更加复杂。本文运用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后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SIOS/TBLI)的三维复杂流场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无粘流动中后掠入射斜激波(简称为后掠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中国餐饮业的迅猛发展,各类餐厨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不当处理的餐厨垃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餐厨垃圾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经过适当预处理后可以用于好氧堆肥而产生有机肥料,预处理产生的油料又可以制成生物柴油进一步利用。为了研究出合适的预处理措施以及高效的堆肥反应器,本论文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  利用蒸煮法对餐厨垃圾进行脱油处理,以脱油量和脱
学位
微生物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对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传统培养学方法和基因组学方法。然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微生物可分离培养率一般低于1%;而且微生物分离培养后会改变其原始生活环境,面临难以分析微生物原始代谢特性的瓶颈问题。基因组学方法无法确定微生物个体的生理和代谢特征,因此难以建立微生物特定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关关系。因此,在保证微生物原始生活环境的前提
变形假单胞菌JUIM01是2-酮基葡萄糖酸(2KGA)生产的主要工业用菌,其糖酸转化率和发酵生产强度相对较高。2KGA是主要应用于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盐生产的一种重要有机酸。针对变形假单胞菌在高温发酵时葡萄糖代谢由胞外氧化途径向胞内磷酸化途径发生偏转,从而导致发酵目的产物2KGA产率明显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以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为研究对象,考察高温胁迫对变形假单胞菌2KGA生物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