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量哈密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MaintenanceTreatment,MMT)的海洛因依赖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药物渴求,评价MMT对受治者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改善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效果的可能因素,为了解哈密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今后在新疆更大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和完善此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哈密地区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人群,在入组时进行基线调查,治疗6个月后随访。选择哈密市强制戒毒所2周内收戒的海洛因依赖者作为研究对照,在强戒2周内进行基线调查,强戒1个月后对其随访。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以及入组时和随访时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等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人群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渴程度改善的因素。结果:在美沙酮门诊和强制戒毒所分别调查到海洛因依赖者有效问卷各共150人。对两组人群的两时点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后发现:1.MMT患者基线的生存质量与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2周内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较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1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要高,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总分”和“总的生存质量”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者生存质量均较基线时有所升高,尤其以“生理领域”、“生存质量总分”、“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1个月后与戒毒2周内比较,除“总的健康状况”改善显著外,其他各领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有87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改善率为58%。MMT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工作(OR=0.171,95%CI:0.008-0.630)和吸毒年限(OR=6.560,95%CI:2.267-13.983)是影响生存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有固定工作和吸毒年限长者生存质量改善更明显。对两组人群的两时点的海洛因渴求度进行比较后发现:1.MMT患者基线时的渴求水平与强制戒毒人员戒毒2周内的渴求水平比较,除“自我控制”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渴求水平比较基线时普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3.强制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1月后与基线时比较渴求水平,除自我控制升高外,其他各因子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4.MMT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渴求的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强制戒毒人员戒毒1个月后的渴求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50例MMT患者中有70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渴求总分得到改善,改善率为46.7%。MMT患者渴求程度改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毒年限(OR=0.888,95%CI:0.352-2.250)、文化程度(OR=1.950,95%CI:0.575-6.687)、是否戒过毒(OR=2.842,95%CI:1.356-5.956)是影响药物渴求度改善的主要因素。结论:MMT与强制戒毒治疗相比,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生存质量和渴求程度改善更明显,效果更好。影响MMT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因素为:有无工作和吸毒年限;影响MMT患者渴求程度改善的因素为吸毒年限、文化程度和是否戒过毒。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因人施治、建立适合本地区情况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MMT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