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抗性品种缺乏是其猖獗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抗虫机制是培育抗虫品种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挥发物在昆虫寄主选择中起主要作用。为阐明小麦对吸浆虫的寄主选择机制,选用前期鉴定的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研究产卵选择性;结合动态顶空、GC-MS、Y型嗅觉仪和EAG等技术分析寄主选择与麦穗挥发物的关系。研究结果对全面诠释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机制、进一步研究新的监测和防治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麦红吸浆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10个小麦品种中,西农822上的单穗着卵量最多,其次为小偃22和西农88;再次为丰产0818、武农986、小偃6号、科农1006和中植9号;在陕麦139和晋麦47上着卵量最少,显著低于其余8个品种(P<0.05)。2.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动态顶空(DHS)2种方法对温室生长的陕麦139和小偃22抽穗早期麦穗挥发物进行抽提并做GC-MS分析表明,2种方法检测出的挥发物组成类别相似,且均以萜烯类和酮类检出种类最多,捕集量较大;相较而言,SPME检出的萜烯类物质较多,捕集量较大;但DHS在2个品种中均可以捕集到含量较高的酯类,SPME检测结果中却未发现酯类。3.麦红吸浆虫对产卵选择性显著较强的3个品种和较弱的3个品种麦穗挥发物抽提物行为反应分析表明,感虫品种西农822、西农88和小偃22及抗虫品种科农1006抽提物均对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抗虫品种晋麦47和陕麦139提取物则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与晋麦47和陕麦139相比,成虫明显趋向于3个感虫品种,但科农1006与3个感虫品种相比趋性不明显。4.选择性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麦穗挥发物提取物中共检测出挥发物24种,其中萜烯类最多为7种;所有品种共有物质有7种,分别为3-己醇、乙酸叶醇酯、罗勒烯、?-柏木烯、石竹烯、十二烷和十三烷。各类物质含量和组成在品种间明显不同,3个抗虫品种挥发物总量(>50.35 ng/g)和萜烯类含量(>38%)均高于感虫品种,种类均多于西农822和西农88。α-蒎烯、2-乙基-1-己醇和?-法尼烯等组分在不同品种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5.麦红吸浆虫对测试的8种植物挥发物触角电位(EAG)分析表明,在测试的4个浓度(0.01、0.1、1和10μg/μL)下,成虫对乙酸叶醇酯和3-己醇的EAG反应显著较强,对2-乙基-1-己醇较弱,对?-柏木烯和石竹烯最弱。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成虫对每种物质的反应值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6.麦红吸浆虫对测试的8种植物挥发物单体和混合体的趋性反应与挥发物种类和浓度用关。成虫对0.1和1μg/μL?-法尼烯具有明显的负趋性,但对0.1和1μg/μL 3-己醇,0.1μg/μL?-蒎烯和乙酸叶醇酯,及0.1和0.01μg/μL混合物具有明显的正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