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体育教育俱乐部制在教育发达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而且这些国家的实践也充分证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走俱乐部制是完全正确的。但由于国外的体育教育从学前教育至高校入学前的教育主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与运动健康价值观并举,注重学生体育健身习惯性行为的养成,因而高校体育开展俱乐部制也就顺理成章。而我国的初等及中等体育教育偏向于学生的运动技术学习与身体素质达标,对学生的体育健康价值观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国外同类教育水平,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体育教育模式,而应找一条适合我国当前教育国情的路子,尤其在现阶段应在高校进一步强化广大大学生的体育健康价值观,因此高校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不失为最佳途径。据调查显示,这些俱乐部与国际一般的业余俱乐部和职业俱乐部是不同的。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的、性质、开办形式,是否对教学、训练与丰富业余生活有促进作用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山东省高校的数量很多,在全国也是比较多的省份,以山东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探索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前景,特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特征做出调查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据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并考虑学校在全省的分布范围,以山东省的聊城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等11所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及具有俱乐部性质的运动协会、运动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成员以及经费来源类似于俱乐部,调查访问对象包括体育教师和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探讨。从高校体育俱乐部目的及性质、开办形式、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动机、高校体育俱乐部各协会人数、各高校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教学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六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选项为单选、多选均可),调查时间从2003年9月初至9月底,向聊城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等11所高校的体育俱乐部、运动协会、运动队和教学班的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0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为95%。所采用的问卷初稿征求了指导教师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对问卷进行了修改,表明问卷所列问题能够反映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经检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适合当前我国高校现状体育教育形式,值得推广;资金短缺,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项目开设的不完善是当前高校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俱乐部的管理机制是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国的体育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学计划、内容方法、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山东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教育宗旨、师资培养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是可以继承发展的.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高校体育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组建体育俱乐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需要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使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加强,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愿望,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促使大学生进行健康自我投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观念,把体育的知识性、健身性、竞技性溶为一体,将传统的以竞技为中心、内容单一的旧体系向以健康为主的多样化学校体育新体制转变。高校实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对于普通体育课的建立与发展和指导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l)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学生:自觉、自愿、自由结成并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群众性体育团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潜力,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使体育锻炼成为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建立锻炼身体的习惯过程:(2)在学校里是一种主要的健身和竞技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俱乐部的建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锻炼身体的终身性起到重要作用,它能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之余,有锻炼身体的兴趣;(3)在管理形式上,则基本上是松散型的。在管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人人关心俱乐部,大家事大家管的新局面,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展示他们的睿智与才干:(4)它适应高校体育管理由行政命令向民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关键词:体育俱乐部:现状:可持续发展:研究;教学改革分类号:GS 1 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