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报告类言据性的局部语法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据性是指说话者基于信息来源进行话语构建的语言范畴。说话人在选择信息源的语言表达方式时,既传递了信息的来源,也暗含了他/她对于信息的态度。现有文献已经对言据性的许多方面从类型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视角做过解释,包括言据性的实现形式、语义、功能和习得等,但是鲜有学者对该语言现象的词汇语法结构做过系统的专题研究,同时对该语言现象的研究也缺乏跨模态(书面语vs.口头语)或语类(如学术语篇、非学术语篇、小说、新闻等)的对比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局部语法路径探讨英语报告类言据性的词汇语法结构,以期揭示英语报告类言据性的基本局部语法型式及其模态和语类特征。本研究主要关注动词类报告言据性的局部语法,并基于七个高频和高语义聚合性的报告类言据性动词(即say、tell、ask、write、suggest、describe和report)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语料库中提取相关实例构成本研究研究所需的语料库。BNC中的语料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模态,前者又包括学术语篇、非学术语篇、小说和新闻等四个语类。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英语报告类言据性有哪些局部语法实现型式?(2)这些局部语法型式揭示了报告类言据性意义潜势实例化的哪些特征?(3)不同模态和语类在英语报告类言据性词汇语法结构的使用上有何不同?通过数据分析,我们首先确定了7个功能范畴和19个基本的局部语法型式。功能范畴分析术语包括:报告者、报告对象、报告言据、链接、报告信息、方式和环境。报告类言据性的局部语法型式可以根据四个因素进行描述:(1)是否呈现报告信息(显性报告言据性vs.隐性报告言据性),(2)是否清晰陈述报告者(报告者显著型报告言据性vs.无报告者显著型报告言据性),(3)是否呈现报告对象(针对性报告言据性vs.无针对性报告言据性),(4)是否直接呈现原本信息(直接报告言据性vs.间接报告言据性)。基于使用频率,本研究也确定了英语报告类言据性局部语法的典型型式,即“报告者-报告言据-报告信息”。其次,研究结果显示,局部语法型式可以被看做是处在报告类言据性相关意义潜势的实例化渐变体中间的桥梁,连接语言系统和语言实例。这些型式在揭示语言组织结构和话语功能的同时能够具体指示意义的组合方式和信息的投入程度。最后,英语报告类言据性词汇语法结构在不同模态和语类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些型式和功能普遍存在于不同模态和语类,但是也有细微差别。本文研究对于言据性和局部语法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总的来说本文研究为言据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更加确定了局部语法研究路径有助于特定意义或功能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医疗费用。方法将3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6例,给予莫西沙星针剂,400mg静脉滴注,1次/d,
随着油气藏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确、稳定和高效的插值算法是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降低综合勘探成本的关键。本研究将
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评价质量的好坏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以及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等。课堂评价语是课堂评价的一个主要表现方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
随着3G/4G网络的广泛覆盖,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其中短信业务以其通讯费用低、使用方便快捷的优点受到了用户的青睐。然而随着短信
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较多,常用口服非留体类抗炎药、关节松动术、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对症处理,其中肩关节功能锻炼能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但是单纯功能锻炼的康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80例门诊患者辨证分型治疗,脾虚湿滞-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真武汤合理中丸;湿热蕴结-十枣汤;肝脾血瘀-
中亚五国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重点投资对象,但是生态环境抑制了五国的经济发展。为此,加快绿色投资,有利于实现我国与中亚五国经济生态的协同发展。基于2001—2015年间的
目的:通过对哮喘模型小鼠舌下含服尘螨疫苗进行治疗,研究治疗前后树突状细胞和NF-κB在颌下淋巴结和肺部的变化,比较高剂量疫苗和低剂量疫苗对哮喘小鼠的疗效。探讨舌下含服
接球技术是我国篮球比赛中的薄弱环节,也是球队训练难以突破的瓶颈。为了探究接球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到篮球接球技术过分地重视教与学的实施,使得接球技术轻
<正>站在高山之巅,倾听风的呼啸与吟唱,寻觅云朵的神秘踪迹。然而,山那边的景色,更令我无限向往和憧憬。——题记2016年9月,小学生使用多年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