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程背景知识的卫星地球视频高效编码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遥感卫星行业的迅速发展,遥感卫星采集的对地观测视频在越来越的行业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遥感卫星发射的数量逐年增加,其中视频卫星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许多卫星公司都相继推出了组建低轨对地观测视频卫星的星链计划,以获得更高重访率和分辨率的对地观测视频数据,满足对同一区域近实时监控的需求。然而目前星地之间的数据传输受到距离和轨道约束的限制,具有成本高,带宽小,可靠性低的特点。随着视频卫星星座的建设,大量的视频数据和有限的带宽资源势必将会对视频数据的压缩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卫星视频的采集特点,进一步挖掘卫星视频的冗余机理,从而提高卫星视频的编码效率,节约宝贵的星地传输带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遥感卫星采集的对地观测视频数据不同于普通的地面视频,由于卫星视频的采集受到运行轨道的约束,视频存在高空俯视,背景占比大,长时间范围内背景地貌变化缓慢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卫星多次重访的特点。该特点导致重访的卫星视频之间存在大量的背景冗余信息,这种冗余信息在不同视频之间的重复编码造成了星地之间带宽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与经典视频编码方法主要面向短时局部时空冗余的研究思路不同,本研究以同一区域多次重访的卫星视频为研究对象,以长程时间范围内视频间的背景知识冗余为基础,首先针对重访视频间的背景相似性和模态差异性,研究背景数据全局冗余产生的机理,构建模态统一的长程背景知识表达方法;然后针对卫星视频相对长程背景存在全局运动和局部颜色差异的问题,研究基于全局运动补偿和局部颜色模态补偿的帧间参考方法;其次针对长程背景参考中复杂的纹理结构区域颜色模态差异较大的问题,研究基于纹理结构先验知识约束的帧内预测方法;最后针对本研究的长时背景冗余去除方法和传统短时时空冗余去除方法的融合问题,研究长短时冗余去除的融合编码框架,从多个维度去除冗余信息提高编码效率。本文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长程背景知识冗余与长程背景参考构建方法针对重访卫星视频之间在长时间间隔下存在背景相似性,导致海量重访数据间背景大量冗余的问题,研究背景数据全局冗余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基于长程背景知识字典的背景知识冗余表达新思路,并且研究长程间隔下模态差异形成的机理,为当前编码视频构建模态一致的背景参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长程背景参考模型与当前编码帧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模态一致性。(2)基于长程背景参考的改进帧间预测方法针对卫星视频相对长程背景存在全局运动和局部颜色差异的问题,研究全局运动和局部差异的补偿方法,提出了基于全局运动补偿和局部颜色模态补偿的改进帧间参考方法,提高帧间预测方法对于编码帧和长程背景参考之间的帧间冗余表达能力,从而充分考察长程背景和编码视频之间的背景知识冗余。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相对于HEVC在BD-Rate指标上平均降低了-14.74%,在BD-PSNR指标上平均提高了0.51d B。(3)基于长程背景局部结构知识约束的帧内预测方法针对长程背景参考中复杂的纹理结构区域颜色模态差异较大的问题,研究长程背景中的结构知识冗余表达方法,提出了基于纹理结构先验知识约束的帧内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局部颜色模态差异对长程知识冗余表达的干扰,直接对长程背景中的结构先验知识进行参考。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相对于HEVC在BD-Rate指标上平均降低了-23.10%,在BD-PSNR指标上平均提高了0.72d B。(4)去除长程冗余和短时时空冗余的融合编码框架针对本研究的长时背景冗余去除方法和传统短时时空冗余去除方法的融合问题,研究基于率失真优化的最佳预测模式选择方法,提出了去除长程背景知识冗余和短时时空冗余相结合的卫星视频融合编码框架,从而最大化地消除卫星视频的冗余信息,提高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编码框架相对于HEVC在BD-Rate指标上平均降低了-31.69%,在BD-PSNR指标上平均提高了1.11d B。综上所述,本文面向卫星视频在天基信息网络中实时传输的压缩瓶颈,通过研究遥感卫星视频编码场景下的长程背景知识冗余,完成了长程背景知识冗余与长程背景参考构建方法、基于长程背景参考的改进帧间预测方法、基于长程背景局部结构知识约束的帧内预测方法以及去除长程冗余和短时时空冗余的融合编码框架等技术与理论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卫星视频的编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重要的双层膜结构细胞器,线粒体外膜与内膜平行,包裹膜间隙,内膜向线粒体基质内陷形成特化的嵴结构,是ATP生成的重要场所。线粒体在细胞代谢、有氧呼吸、信号转导、凋亡及自噬等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缺陷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调控与嵴的形成机制是线粒体研究领域的前沿,存在许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近年来多个实验室共同鉴定了一个新的复合物MICOS(mitoc
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局首次在地下水中发现有机污染物以来,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有机污染物以难降解的硝基苯类和氯酚类为主。基于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有效手段,·OH来源主要是双氧水(HP),SO4-·来源主要是过硫酸盐(PS)和过一硫酸氢盐(PMS)。然而单一氧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存在活化效率低,氧化能
在自然界中,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是世界作物的主要胁迫因子,常常导致粮食的减产。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是亚洲稻区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Schultz,2002;Hogenhout and Zipfel,2015;Khush,2005)。近几十年,农民主要依靠农药来对褐飞虱进行防治,尽管在
【研究背景】食管癌和胃癌是两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环境和遗传因素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胃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胃腺癌,食管癌主要由两种病理学类型组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其中ESCC是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而EAC是欧美国家的主要类型。食管癌和胃癌解剖位置相近,其危险因素既具有特异性也有共性。吸烟与ESCC和EAC风险增加相关,而饮酒是ESCC明确的危险因素,胃食管反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具有固定植株、吸收营养成分和水分、合成和储藏营养物质等生理功能。植物主要通过产生侧根和根毛形成庞大的根系,扩展与土壤的接触方位和面积,根系的生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利用营养元素的能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形态构型既受自身发育信号的调控,也与环境中营养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氮素营养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通常以NO3-或者NH4+的形
传媒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体系重构、动力变革与范式转换的大转型时期。在此环境下,传媒上市公司作为传媒产业先进生产力代表,以内生培育和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战略转型与升级。从2011年开始,传媒上市公司作为主并方参与的并购案例数量与交易金额增长迅速,并购作为一种迅速开拓经营领域、提升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前列,虽然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手术器械的不断升级,但是除了部分早期的NSCLC经过手术能达到治愈外,术后复发或转移依然不可避免,因此NSCLC单纯手术所带来的远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而随着药物的治疗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及
与社会学类似,传播学对身体采取了一种双重思路。一方面,传播学极少持续聚焦身体,遑论视之为有单独理据的研究对象,就此而言,身体是缺席的。另一方面,在论述传播实践时,必然涉及身体,就此而言,身体又是在场的。这种在场缺席的境况,与传播、身体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形成了令人费解的反差。囿于非具身的研究思路,传播学不仅对席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身体研究热潮不为所动,还对当下与传播技术息息相关的身体变革不予关照。
识别是一种人类的认知行为。在冲突法领域,识别通常是指依据某个问题的性质,将其分类到对应的法律范畴,以找寻解决该问题的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过程。在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识别始于立案而止于执行,除涉及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选择外,还涉及法律关系涉外性的确定和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的区分。本文以审判为中心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法,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后,提出具体问题动态识别法。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
快磁声波是内磁层中常见的一种电磁波动,由于其常被束缚在磁赤道附近,所以又被称为赤道噪声。磁声波的频率介于质子回旋频率和低混杂共振频率之间,在等离子体层顶内外均有出现。磁声波可以由质子环分布提供自由能局地激发。此外,磁声波在辐射带粒子演化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波粒相互作用,磁声波能有效地加热辐射带种子电子以及散射环电流质子。本文主要以内磁层中的磁声波为研究对象,通过卫星观测、准线性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