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尤其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渐递增态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37亿成人罹患糖尿病,其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近十年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由0.9亿上升到1.4亿,这一数字的持续增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将是一项重大的挑战。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造成的身心健康威胁,而人们惯于将焦点放在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上,却很少关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DOP是指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并发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破坏和骨骼脆性增加,具有极高的致骨折及致残率。DOP严重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难管理,长期高额治疗费用给许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果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就可以极大程度的减缓病情进展,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引发氧化应激,继而加重胰岛素抵抗,造成骨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并导致其凋亡,同时可以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加速骨质流失。人体的抗氧化系统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氧化反应的损伤,而尿酸和胆红素是两种最常见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质,其强大的抗氧化特性能够消除体内超负荷的ROS,抵御各种原因引起的氧化应激,保护成骨细胞线粒体和DNA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避免骨转换过快导致骨质流失。然而,关于尿酸和胆红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促氧化-抗氧化作用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将探讨T2DM患者血尿酸及胆红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方案。目的本研究将探讨T2DM患者的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以及其他生化指标与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纳入277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63例,采集研究对象的病史、生化检验结果和骨代谢指标,将所有受试者分为男女两个亚组,并运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分别测量男女组患者腰椎(L1-L4)的骨密度,再根据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T1组)、骨量减少组(T2组)、骨质疏松组(T3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男女亚组中各组间一般资料、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尿酸及胆红素等指标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将单因素筛查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女组的资料比较男性与女性在病程、BMI、FBG、HbA1c、TG、PTH、25-OH-D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年龄、Ca、P、ALP、TC、HDL-C、LDL-C、P1NP、OC、β-CTX低于女性,UA、TBIL、BMD、T值高于女性,P<0.05。2.各亚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男性中,3组间年龄、病程、TG、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组在BMI、UA、TBIL低于T1组,ALP高于T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T3组在年龄、BMI、TBIL、UA低于T1组,ALP高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三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亚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比较男性中,T3组的P1NP、OC、β-CTX均高于T1和T2组。其余指标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T3组的β-CTX高于T1组,其余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4.各组患者尿酸、胆红素水平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男性中,BMI、UA、TBIL均与骨密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1、0.323、0.255,P<0.05。尿酸与β-CTX负相关,相关系数r=-0.291,P<0.05;TBIL 与 P1NP、β-CTX 负相关,相关系数r=-0.191、-0.191,P<0.05。女性中,年龄、TC与BM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76、-0.156,P<0.05;BMI、UA、TBIL与BMD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07、0.394、0.189,P<0.05。UA与P1NP、β-CTX负相关,r=-0.235、-0.154,与 25-OH-D3正相关,r=0.155,P<0.05。TBIL与骨代谢指标无相关性,P>0.05。5.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中,未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时,骨质疏松的发生与UA、TBIL均呈负相关(模型1、2,OR=0.991、0.855,P<0.05)。调整BM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仍与UA、TBIL呈负相关(模型4,OR=0.992、0.847,P<0.05)。进一步调整BMI、Ca、ALP因素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依然与UA、TBIL呈负相关(模型5,OR=0.992、0.843,P<0.05)。提示UA、TBIL水平增高是男性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女性中,未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时,骨质疏松的发生分别与UA、TBIL呈负相关(模型1、2,OR=0.987、0.853,P<0.05)。在调整年龄、BM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仍与UA、TBIL呈负相关(模型4,OR=0.988、0.862,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BMI、ALP、TC、HDL-C因素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依然与UA、TBIL呈负相关(模型 5,OR=0.988、0.853,P<0.05)。提示UA、TBIL水平增高是女性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总胆红素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正常范围内的高尿酸和高胆红素有助于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