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不同粉碎粒度栀子金花丸与分散片溶出度比较及其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建立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金花丸由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金银花、知母、天花粉等八味药组成,功能与主治为清热降火、解毒通便。山于传统丸剂存在下列突出问题:①大多以药材粉末投料,投料量大,服用量大,每次几克到十几克;②多以药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③以药材粉入药,由于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导致不同厂家产品的药效存在差异;④大多数丸剂尤其蜜丸含量控制指标较少,甚至没有。本课题组对其进行剂型改进,制备栀子金花分散片,其是将栀子金花丸方中各味药按照不同的方法提取后添加辅料制备而成,在3min内崩解。本文用比较代表成分(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度的方法,对二者的药效进行预测。同时对不同药材粉碎粒度制备的丸的溶出度与分散片进行比较,看通过超细粉方法制备成丸是否能达到分散片的溶出效果。溶出度考察需要对丸和片中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本文对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进而对方中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四味中药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又以栀子苷为指标成分,考察其在水中的溶出度,以进一步评价其质量。为了控制分散片的质量,本文建立了栀子金花分散片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八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栀子金花丸中三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建立及栀子苷的溶出度测定目的:建立测定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并建立丸中栀子苷的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对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并测定栀子金花丸在水溶液中栀子苷的溶出量,计算累积溶出率。并通过方法学研究,建立栀子金花丸的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栀子苷在0.007~0.3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6)为99.6%,RSD为2.66%;盐酸小檗碱在0.013~0.6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100.2%,RSD为1.64%;黄芩苷在0.0105~0.6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n=6),RSD为2.3%。栀子苷45min和120min累积溶出率为79.9%和92.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测定栀子金花丸中三种成分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子金花丸质量控制。第二部分栀子金花分散片中八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目的:建立测定栀子金花分散片中栀子苷、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Dimonsil-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对栀子金花分散片中栀子苷、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日本JASCO高效液相色谱仪,Dimonsil-C18色谱柱(4.6mm× 250mm,5μm),乙腈-0.6%磷酸二氢钠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对栀子金花分散片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栀子金花分散片在3分钟内崩解,45min时栀子苷溶出80%以上,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评价指标,栀子苷在0.0162~0.121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黄芩苷在0.0334~0.25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芦荟大黄素在0.0006~0.004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大黄酸在0.00200~0.01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大黄素在0.0060~0.04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大黄酚在0.0012~0.009 O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大黄素甲醚在0.0002~0.001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9;栀子苷、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27%,100.71%,98.37%,99.89%,103.01%,97.07%,101.32%。RSD 分别为 0.65%,4.59%,3.57%,4.05%,3.74%,2.32%,4.66%;盐酸小檗碱在 2.5~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n=6)为100.85%,RSD 为 3.7%。结论:制备的分散片崩解时限符合要求,所建立的测定栀子金花分散片中八种成分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子金花分散片质量控制。第三部分 药材不同粉碎粒度下栀子金花丸及与分散片溶出度比较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粒径药粉制备的栀子金花丸溶出度的差异,考察粒径是否是影响丸剂溶出的关键因素,同时在不同的溶出介质条件下,对栀子金花丸与栀子金花分散片进行溶出度比较。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C第二法,浆法),温度(37±0.5)℃,调节转速50r/min,在以900mL脱气纯化水为溶出介质下,比较不同粒径下栀子金花药粉丸溶出度;,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以栀子苷为指标性成分进行溶出度比较;在同种溶出介质下栀子金花丸和栀子金花分散片进行溶出度比较。结果:贝利粉丸、最细粉丸、细粉丸、中粉丸中栀子苷在45min累积溶出率分别为 85%,88.3%,79.1%,66%,在 120min 分别为 92%,92.7%,91.9%,70.5%;在含0.4%SDS的0.1M HCL溶出介质下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在60min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57.6%,32.2%,32.3%,在180min分别为90.1%,70.4%,60.2%;在含0.4%SDS的0.1M HCL溶出介质下分散片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在5min内累积溶出率分别为57.%,62.1%,20.7%,在 30min 分别为 92.5%,97.9%,27.9%;分散片在纯水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在4min内累积溶出率分别为58.9%,29.0%,43.1%,在 30min 为 93.9%,63.6%,91.9%。结论:通过考察不同粒径的溶出度,最细粉丸栀子苷溶出速度明显高于细粉和中粉;栀子金花丸和栀子金花分散片溶出度比较后发现栀子金花分散片溶出度明显高于栀子金花丸。
其他文献
随着云存储、云计算等标志性的技术普及,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正以几何式的成倍增长,大数据已成为各种行业解决途径之一,警务工作同样如此。警务的字面解释为警察的任
来可得是由欧洲山之内公司生产的0.1%非卤化17一丁酸酯氢化可的松的特殊类型,而异位性皮炎是常见病,易反复发作.现用来可得脂霜治疗45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将治疗报告如下.
一、选择题1.sin(-52/3π)=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4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治愈28例,有效12
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方面来分析,针对概念教学中,学生不够用心,家长不够配合,教师不够重视的现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护理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体位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时
目的:通过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腰痛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心得与体会,研究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慢性腰痛患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恶性肿瘤的发生逐渐成为影响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BK多瘤病毒(BKV)与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受到越
目的应用多种类型带蒂筋膜皮瓣,使四肢创面能有一种比较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创面特点及所在部位不同,采用Z成形、双侧反向Z成形、顺形或逆行移位,交臂或交
基于现行数据隐私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防止数据挖掘过程中隐私信息的泄漏,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就此提出了一个多单位合作的决策树隐私保护方法,并重点分析了该方法所具有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