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盈余管理仅仅只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但它的性质却会随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的不同而改变,因此,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过度的盈余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我国,由于各种制度的不健全,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现象非常严重。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实现IPO、或增发、或规避退市、或操纵股价,蓄意通过各种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甚至不惜盈余造假来达到其目的,导致股价虚高或虚低,严重背离了其实际价值,制造并积累了大量的泡沫,这一滥用盈余管理的现象对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原因以及产生的正负效应入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方法的规范。
本文在对国内外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指出其相关特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利用收入调节利润,利用费用调节利润,通过关联交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这有助于相关利益者看穿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使投资者真实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使监管者更有效地制定监管对策:同时有助于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会计的决策有用性。
通过上述分析后笔者从加强外部监管的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继续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和企业财务通则的完善三方面来阐述盈余管理方法的规范。最后指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仅是一种财务手段,它并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要真正实现企业的长久良性发展,唯有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才是解决之道!而盈余管理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主次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