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青少年是NSSI行为的高发人群,抑郁障碍是青少年发生NSSI行为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及NSS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精神卫生问题,对其可能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对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大五”人格及亲子依恋特征。调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检出情况及特征。探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大五”人格、亲子依恋与NSSI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青少年是NSSI行为的高发人群,抑郁障碍是青少年发生NSSI行为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及NSS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精神卫生问题,对其可能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对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大五”人格及亲子依恋特征。调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检出情况及特征。探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大五”人格、亲子依恋与NSSI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01~2021.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就诊的36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招募本市区357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II-C)、贝克焦虑量表(BAI)、“大五”人格问卷(NEO-FFI)、亲子依恋问卷(IPPA)、自伤行为问卷等实施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组NEO-FFI中神经质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维度评分及亲子依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2)纳入的36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报告NSSI行为的有230例(63.9%),其中女生188例(81.7%),男生42例(18.3%),男女比例约为1:4;伴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两种自伤方式为用刀或利器割刺自己(79.1%)、抠或抓自己(60.9%);85.2%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报告自伤动机是为了从负性感觉或认知状态中获得缓解,35.2%为了获得个人掌控感,24.3%为了施加人际影响,19.1%为了诱发正性的感觉状态。(3)研究组NSSI行为与NEO-FFI的神经质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外向性、责任心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亲子依恋评分与NEO-FFI的神经质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1),与其它四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亲子依恋评分与NSSI行为呈负相关(P<0.01)。(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NEO-FFI中神经质评分正向预测NSSI行为(P<0.01);NEO-FFI中神经质评分负向预测亲子依恋(P<0.01),其余四个维度评分均正向预测亲子依恋(P<0.05);亲子依恋评分显著负向预测NSSI行为(P<0.01)。(5)研究组的亲子依恋质量在神经质与NSSI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7.94%。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相比正常青少年神经质水平高,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责任心水平低,亲子依恋质量较差。(2)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神经质人格水平可以直接对NSSI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亲子依恋间接影响NSSI行为。提示神经质人格倾向明显、且亲子依恋质量差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更可能出现NSSI行为。
其他文献
由于Biot多孔弹性理论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它已经被人们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中,比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治理和生物医疗,因此多孔弹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材料的几何多样性以及物质属性异质性,求解多孔弹性模型变得比较复杂。因此,数值模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我们主要针对多孔弹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展开研究。首先,第一章中我们详细介绍关于多孔弹性问题的研
研究背景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下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疾病。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为患者甚至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创面恢复通常会经历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四个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被很多因素所影响,而糖尿病创面因为其高血糖导致的微环境变化愈合可能更难。中性粒细胞对损伤反应过度也是糖尿
目的研究microRNA-637(miR-637)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标本及MM细胞株(U266和RPMI8226)中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3000脂质体转染miR-637 mimics和inhibitors,构建转染NUPR1过表达慢病毒的MM细胞株,探讨miR-637靶向NUPR1对MM细胞增殖、凋亡与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
目的: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高;其中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寻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基于PSM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对象中筛选符合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SICM)诊断标准
背景和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死亡率高。Chemerin作为一种作用广泛的趋化因子,目前虽已发现与PAH有关,但其在PAH发病进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明确Chemerin对PAH的调节作用,并阐明其潜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PA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趋势,现已成为全世界女性的常见疾病。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乳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很高的发病风险,此原因造成的死亡与肿瘤本身复发所导致的死亡率相当。同时乳癌和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因此,乳腺癌患者的心血管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我国西南地区首确诊乳腺癌患者基线心血管情况的了解尚不全面。且使用化疗药物的
目的:对比左束支区域起搏和右心室起搏术后电生理改变,评估两种起搏位置对心脏的影响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2月25日所有左束支区域起搏相关文献。对于检索出的文献建立单独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去除重复文献,按照本研究所指定的标准进行筛选文献,再按照不同文献类别进行质量评价,最终提取本研究所需数据。对于最终筛选出的数据使用Revman5.3统
目的构建屎肠球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脯氨酰寡肽酶B(PopB)疫苗,初步探讨其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01株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PopB基因,插入pGEX-1λT得pGEX-PopB,将该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和鉴定其表达产物。电穿孔将pGEX-PopB导入Ef,构建重组Ef-PopB疫苗
目的探讨“益生菌1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重医附一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IBS-C)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4例(IBS-C 40例,IBS-D 114
目的通过磁共振T2mapping测量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眼球后5个层面的T2弛豫时间(T2RT),探讨眼外肌T2RT在Graves眼病活动性评估方面的价值,选择诊断效能较高的指标并确定其判断活动性的阈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重医一院内分泌内科就诊的Graves眼病(GO)患者64例,其中49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另外15例患者进行诊断试验评价。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