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其它产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农业科技进步逐渐取代农业资源禀赋而成为各国农业取得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事实表明,各国通过完善农业科技体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等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大国,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论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和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数理经济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科技投入和配置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农业科技资金供需进行了预测分析。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经济等分析工具,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资源配置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并针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剖析。农业科技体制是农业科技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科技体制,虽然历经多次改革,并没有完全摆脱“官办”特征,其落后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作为一个财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农业科技的资金有限,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然而,农业科技项目投资额度大、回收周期长、风险高,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半公共产品属性等特征,影响了私人部门投资农业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政府在加大农业科技公共投资的基础上,有效地诱导企业等社会资金的投入。农业科技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有限的农业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科技资源不仅要在不同的研发主体和研发活动及各研发主体内部之间进行优化配置,还要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还要满足解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问题的科技需求,并在减缓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