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电梯曳引机起动转矩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具有体积小、机械效率高、可实现低速大转矩等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无机房电梯系统采用其作为电梯的驱动装置。但电梯曳引机在起动过程中,曳引轮会受到非线性时变的扰动转矩,从而产生起动冲击。若曳引机在零伺服期间,其输出转矩不能实时地平衡这些扰动转矩,会使曳引轮反向转动,产生轿厢倒溜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电梯起动平稳性和乘梯舒适性。传统的曳引机控制系统采用称重传感器来实时获取外部负载信息,但其信号易受到电磁干扰,且增加了成本。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无称重传感器的垂直式电梯用的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起动转矩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针对电梯曳引机在起动过程中,负载转矩存在强扰动的现象,分析其在起动过程中的负载转矩特性。建立扰动转矩的仿真模型,并在理想和实际扰动转矩条件下对不同负载作用下的曳引机起动转矩PI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指出当曳引机受到非线性时变扰动转矩时,传统PI控制策略存在电梯起动平稳性低的问题。为了降低曳引轮和轿厢的倒溜程度,从而提高电梯起动平稳性,提出双环预测控制策略,其中速度环采用单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电流环采用无差拍预测控制。对在不同负载转矩作用下的电梯曳引机双环预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预测控制策略相对于传统PI控制策略的优越性。为进一步提高曳引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双环预测控制策略。在预测控制器中引入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负载转矩前馈补偿构成二自由度控制系统,以降低负载转矩扰动和未建模动态等带来的模型失配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验证负载转矩观测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降低起动冲击和提高电梯起动平稳性。针对曳引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转动惯量摄动导致预测控制器模型失配,从而影响电梯起动平稳性的问题,提出基于转动惯量辨识的可变参数预测控制策略。分析转动惯量对曳引机预测控制系统的影响,通过模型参考自适应法在线辨识曳引机转动惯量,并将转动惯量辨识值引入速度预测控制器和扩张状态观测器中以消除控制系统转动惯量相关参数,在线修正控制器模型。对不同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作用下的可变参数预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相比含有转动惯量的参数不可变预测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可有效抑制大转动惯量作用下的转速输出超调,降低曳引轮和轿厢的倒溜程度,提高电梯起动平稳性。
其他文献
我国的桥梁发展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其工作重心已经从新建为主转向建养并重的时代。在以往斜拉桥养护工作的换索过程中,常见的全封闭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剧。因此,迫切需要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的换索施工,同时在该条件下的索力优化及调整将成为一个问题。如何安全、合理的完成拉索更换,并解决索力优化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依托某斜拉桥换索工程,以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工具,围绕换索方案的确定、换索后成桥索力的求解以及换
我国山地地形占比较大,为了使城市和山岭地区的交通网更加完善,修建公路隧道避不可免,由于连拱隧道在桥隧接线方式、占地面积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其在城市和山岭地区的公路隧道中应用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路网的高速发展,地面以上交通网的发展空间受限,而地下交通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随着我国隧道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连拱隧道在城市公路隧道中备受青睐。但连拱隧道在施工经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在一些复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各类建筑和桥梁结构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装配式组合结构应运而生。装配式组合结构在实际施工中能减少现场作业和缩短施工周期,具有“快速施工”和“预制装配”的优点。为探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钉群大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完成单个群钉剪力键本构方程的研究,采用伺服千吨压力机对9个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进行单向静力加载。对典型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件建立ABAQUS模型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既有隧道已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运营和维护阶段,另外山岭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决定了不管是在运营期还是隧道施工期都面临着高水压问题。高水压对裂损衬砌结构的渗水状态不仅仅影响着隧道内交通安全,而且水压对衬砌结构韧性极为不利,加剧裂损衬砌结构应力重分布,开裂,钢筋锈蚀,隧道内电气设备短路、高寒地区结构承受冻胀力等一系列问题。而国内外对于水压作用下衬砌裂损结构的渗水状态研究较少,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能源危机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为缓解当前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电池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控制着整个电池组的运行状态,SOC(荷电状态)估计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重要制式,在我国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跨座式单轨车辆受电弓是其车辆系统极其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优异的弓网受流性能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而侧向弓网耦合姿态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单轨弓网系统的受流质量、受电弓和受电滑块的可靠性等。以往多是基于多刚体单轨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弓网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其未充分考虑实际运行中受电弓各杆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ECAS)能够主动调节悬架刚度、阻尼以及车身高度,使得车辆对于复杂多变的行驶工况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然而,伴随着外界随机激励、前后悬架参数差异、车辆载荷分布不均等因素,不当的控制策略会导致ECAS车高调节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车身侧倾角和俯仰角,造成整车姿态失稳现象,严重影响整车
随着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技术地持续进步,科技服务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愈发的多样与复杂。作为计算机视觉核心任务的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已然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也已经有大量的成功实践应用到多个领域。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更是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在最近几年也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和优异成果,尤其是以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与基于相关滤波的算法在目标的检测和跟踪任务中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然而由于使用场景的复杂
连续变截面差厚板(简称:TRB板)在当今的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而仿形轧制装置是TRB板生产线上的重要机械设备,其具备优异的结构性能是TRB板生产线高效、高速以及高质量运行的前提。若仿形轧制装置的结构强度等不能满足预定要求将会造成其在轧制过程中出现较大噪音甚至出现结构损坏等问题。而目前关于仿形轧制装置的研究非常少。因此关于其结构特性、结构强度以及结构优化等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关于仿形轧
树脂基摩擦材料广泛应用于车辆和机械制动领域。汽车制造业向安全舒适、绿色环保、高速重载等方面不断深入发展,对关乎车辆行驶安全的关键零部件—刹车片愈加重视,因此对刹车片的热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舒适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树脂基摩擦材料中,增强纤维作为对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机械性能有重要影响的组成成分,可以提高摩擦材料的高温摩擦性能、耐磨性能以及提供稳定的摩擦系数。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多种增强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