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在我国城市发展模式从扩张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对城市历史街区这一城市重要存量空间进行研究,旨在盘活历史街区,实现活力复兴。文章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力求从城市记忆这一新视角探寻街区活力复兴的方法,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让街区成为一个有记忆、有归属感的场所。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缘起与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根据对国内相关文献及案例的研究确立了研究对象与范围。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作为研究支撑,明确了研究目的,梳理了研究框架,阐释了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对城市记忆与历史街区活力复兴二者进行深入剖析。首先,界定了城市记忆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记忆的意义、作用及主要构成要素;其次,明确了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概念,提炼出城市历史街区活力要素,分析了历史活力复兴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城市记忆视角下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必要性。第三章,分析了城市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现状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对现阶段街区更新的三个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项目的特色与亮点,为下文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原则和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第四章,综合前两章对于城市记忆和街区活力要素的研究,提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四个原则,即遵循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延续性、微干预、多元化、参与性原则,并归纳总结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五个策略:延续优化——空间的在地营造;拼贴缝合——文脉的有机再现;多元融合——功能的拓展提升;突破重构——艺术的巧妙介入;绿色共享——技术的创新应用。第五章,理论结合实践,通过重庆下浩老街、慈云寺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在深入挖掘街区历史的基础上,针对街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具有可行性策略,进行弹性设计。第六章,就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汇总研究结果,反思本文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就城市记忆视角下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