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然而,随着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幼儿园数量在短期内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这就要求相当数量的专业幼教人才必须配备到位,而以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为了保障学前教育稳定健康地发展,国家在扩大职前教育规模的同时如何将现有的师资通过培养转化成高素质专业人才就成了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当研究者们的触角逐步深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现场,那些潜伏于其下的消极面便层见叠出: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低;管理者片面追求管理的高效,对幼儿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成长动力等。如何冲破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成了诸多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改善教师队伍师资水平,打造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问题。笔者所在的S幼儿园管理者们则以积极的角度看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认为他们是有自尊、有感情、有智慧的人群,由于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个体素质存在着差异性,但同时又有一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管理者们理解幼儿教师的差异性和成长需求,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和制度保障,推行“园丁管理制”目的在于改善幼儿教师的成长环境,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基于S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园丁管理制”的必要性;“园丁管理制”的基本内涵及在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机理;“园丁管理制”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功能体现;“园丁管理制”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和问题。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取向下的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实践和反思,对教师、幼儿和管理者展开调查研究,在大量的参与性案例和过程性档案中“抽丝剥茧式”地找寻“园丁管理制”在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可行性和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园丁管理制”在性质和功能上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相对应性;第二,“外修型活动”和“内养型活动”是“园丁管理制”的两大引领策略;第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决定了“园丁管理制”可以借助两大引领策略进行转化;第四,“园丁管理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在目前的研究或实践中真正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虽然“园丁管理制”的实施确实在一些教师身上产生了效用,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帮助教师提升和优化专业素养,引领教师主动成长,是S幼儿园以及笔者仍需思考的问题:第一,强化“园丁管理制”的服务职能和保障功能;第二,完善“园丁管理制”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第三,建议成立“园丁成长中心”,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