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索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对多义词习得的影响。作者力图对多义词的注释方式和教学方法给出一些建议。文章首先检验介绍了一些多义词的相关知识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多义词的理据性。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边缘意义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从边缘意义引申而来。本文还依据了深加工理论,Anderson的语义网络以及“投入量”假设(用“需要,搜寻,和评估”来量化)和记忆理论中的双代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等,就多义词不同注释方式对其附带习得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抽取了淄博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的60名学生作为被试,这些学生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提供不同的多义词的注释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带有这些目标词的句子并理解这些句子含义。阅读前并未告知学生将要有词汇测试。读完后,进行词汇的短期记忆测试,两周后进行长期记忆测试。本试验采用的是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注释方式,因变量为受试的记忆效果。三种注释方式为:1.只提供该词在文章中的意义;2.提供多义词的核心意义和文中边缘意义;3.提供多义词在上下文中的边缘意义和另一个边缘意义。前后进行了两次测试,第一次为词汇的短期记忆效果;第二次为词汇的长期记忆效果。对于收集起来的数据,作者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多义词的短期记忆效果和长期效果的研究中,提供两种注释方式的组在多义词的记忆中,要好于只提供一种注释的组,其效果差异显著。2.在短期和长期记忆效果研究中,提供给词的核心意义连同该词在文章中的比喻意义的组记忆多义词的效果好于提供两个边缘意义的组,其差异显著。3.多义词的短期记忆效果好于长期记忆效果,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效果之间呈正相关。依据试验结果,作者对多义词的注释方式和多义词教学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