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火针点刺涌泉穴、少冲穴结合毫针针刺与单纯应用毫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丰富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中风后抑郁(心肾不交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毫针针刺治疗,选用百会、印堂、双太冲、双神门、双内关、膻中、双心俞、双肾俞、双涌泉、双少冲穴位,每日一次,六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一日,共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火针点刺双涌泉穴、双少冲穴,隔日一次,一周三次,一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两日,持续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其结果实行疗效评定,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评分对比观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评分对比观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评分对比观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Barthel评分均有所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疗效评分对比观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火针结合毫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毫针对照组。结论:1.火针疗法结合毫针治疗以及单纯选用毫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改善心肾不交型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2.火针点刺涌泉穴、少冲穴结合毫针治疗心肾不交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毫针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