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新闻视角下中英主流媒体新冠疫情报道框架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与《卫报》为例

来源 :成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后,社会上产生了许多虚假的不良信息,公众内心本就焦虑、烦躁的情绪被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发源欧美新闻业界的建设性新闻成为当下一些媒介或学者的关注焦点,它旨在以启迪人心的新闻报道来唤醒社会公众的行动意愿,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建设性新闻的具体实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框架理论,分别对中国《人民日报》和英国《卫报》的新冠疫情报道中的高、中、低三个层次框架进行了内容分析,找出各自呈现出的建设性实践特征,并比较了两者的建设性实践特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发现在高层次框架中,两家媒体都表现出涉猎长期议题的趋向,但是在议题的空间面向以及对个体行动的关注上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从中层次框架来看,《人民日报》相比《卫报》更加偏重正面报道,但是在报道形式与信源的选择上却不如《卫报》那么丰富多元;而从低层次框架来看,《人民日报》则在新闻标题上能够赋予公众一种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导语来展示问题的解决对策。通过《人民日报》与《卫报》的建设性报道框架特征的比较分析,可窥见《人民日报》所潜在的问题,并在议题设置、报道形式、文本取向上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同时也为我国的建设性新闻的本土化实践的现实取向提供些许的思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信息传播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媒介移动平台集信息、服务与社交为一体,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资讯的关键途径。与PC端信息传播相比,移动传播实现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及时传递,激活了用户的场景需求,用户希望传媒组织能够提供契合其实时需求的内容和社交服务。基于此,传媒组织日益关注传媒产品的场景价值,场景力的提升也成为传媒组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从传媒场景力的三个
学位
当下我国学校教育正在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并于近年来呈现新的改革取向,随着体育中考分值比重的提高,体育在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孩子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体育中考及体育中考主课化的重要考量和理由,如此一来,家校社协同育人在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上和达成体育新中考改革目的上显的尤为重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协同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促进体育中考及体育中考主课化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
学位
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居民生活,数字技术也为人类参与日常生活赋予技能。公民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他们参与日常生活、学习的必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高,但是居民的数字素养仍然低。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将提升居民的数字素养也上升到政策层面。本文以乐山市牟子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欧盟数字素养框架为评价体系,从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域
学位
自新冠疫情以来,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成为了民众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随着传播环境不断变化,在官方和民众舆论场交织之下,疾病隐喻的特征和生成样态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选取后疫情时代七个典型涉疫舆情案例进行隐喻分析,得出战争隐喻、集体隐喻、人体隐喻、建筑隐喻、神秘隐喻是目前隐喻使用频次最高的类型,隐喻呈现出号召性、集体性和扭曲性的特征,在疫情期间对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扭曲性特征也
学位
随着“耳朵经济”的兴起,移动音频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内便积累了亿量级的用户。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移动音频平台亟需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在此背景下,探究移动音频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移动音频平台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动音频平台研究重点正从平台内容与模式层面往用户行为层面转移,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移动音频平台用户初次使用行为,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喜
学位
互联网技术的来临,智能手机推广的普及一步步影响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中。短视频潜移默化地改变者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来了解世界,发现世界。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科普短视频这一新兴短视频模式,运用生动的讲解方式普及健康、医疗生物等多种专业知识,疫情期间活跃地为民众讲解疫情,充当官方的注解。选取B站的知识区二级分类科普区粉丝破百万的14位up主,获取104条有效视频样本,建立类编码
学位
“数字化”和“老龄化”两大浪潮交汇融合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媒体接触已经成为中国老年人获得信息、消遣闲暇、满足精神需求、实现沟通的主要途径,可以说中国的老年人已步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一部分老年网红在新媒体崛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年龄层分布比较均匀,而B站用户更多聚焦于以Z世代为主的青年群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传播学与社会学角度出发,借鉴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模型,以中国年轻
学位
2020至2022年间,“央视boys”成为互联网中新的传播热点,央视主持人康辉、朱广权、撒贝宁与尼格买提从新闻直播间走到了带货直播间,传统的严肃、庄重形象出现了娱乐化、幽默风趣的转变,其相关文本也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本文以bilibili网站中部分关于“央视boys”的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用户生产意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用户在再传播过程中对“央视boys
学位
糯米团糕是中国的传统糯米制品之一,其质地软糯,具有米香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纯糯米粉为原料,糯米团糕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粘性大、难成型、蒸制后容易塌陷等缺点,有研究者提出可以添加粳米粉,使得糯米团糕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塌陷度减小,糯米团糕的品质得到一定改善,这也是目前市面上一些糯米团糕的做法。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广泛传播,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等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开发新型的糯米团糕已经成为了研究的
学位
本文以“创新与扩散”为理论支撑,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2022年1月前收录在新闻传播类CSSCI的十七本期刊中的社交媒体类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此来揭示社交媒体研究作为新知识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界的扩散规律。在时间维度上,分析社交媒体研究的创新与扩散过程:扩散阶段、不同阶段中研究议题的变迁与知识衍变情况;在空间维度上,分析社交媒体研究的无形场域(作者合作关系)中的话语权力格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