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刚性和柔性结构组合而成的杂交空间结构体系以其灵活的结构布置、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富于建筑表现力而在现代大跨度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体中心体育馆为工程背景,对一类斜拉型悬索吊挂结构体系结构形态特征、施工过程模拟以及抗震性能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 本文对杆件体系机动特性、几何稳定性的判定方法、体系整体可行性预应力的求解原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进而对该类结构体系的几何稳定性进行了判定。通过分析,指出了该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预应力水平下,可以保证体系的几何稳定性。本文对结构体系的初始态进行了形态分析。由于原始结构方案的自应力模态不满足整体可行性的要求,对结构初始形状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并求得了经过调整后的结构合理初始态预应力分布。并在考虑自重影响的基础上,求得了最终预应力分布结果。 本文对该类结构上部斜拉悬索系统的预应力张拉全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悬链线模型,求解悬索结构体系索的原长,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该类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此方法为背景,采用动力松弛法对每一施工步骤各单元内力和节点坐标进行了求解。通过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在满足预定施工步的条件下,结构体系内力增长先缓后急,几何坐标逐步向预定坐标逼近,波动不大,表明了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求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情况。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预应力水平下,基频均较小(0.4Hz左右),结构的频率分布非常密集,相邻各阶频率的变化不大。进而对该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求得了该结构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结果。最终内力和位移结果也表明在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位移、内力不大,不会出现索松弛而退出工作的状况。 本文最后对上述研究工作与结果做了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