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悬挂屋盖结构的形态和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刚性和柔性结构组合而成的杂交空间结构体系以其灵活的结构布置、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富于建筑表现力而在现代大跨度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体中心体育馆为工程背景,对一类斜拉型悬索吊挂结构体系结构形态特征、施工过程模拟以及抗震性能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 本文对杆件体系机动特性、几何稳定性的判定方法、体系整体可行性预应力的求解原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进而对该类结构体系的几何稳定性进行了判定。通过分析,指出了该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预应力水平下,可以保证体系的几何稳定性。本文对结构体系的初始态进行了形态分析。由于原始结构方案的自应力模态不满足整体可行性的要求,对结构初始形状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并求得了经过调整后的结构合理初始态预应力分布。并在考虑自重影响的基础上,求得了最终预应力分布结果。 本文对该类结构上部斜拉悬索系统的预应力张拉全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悬链线模型,求解悬索结构体系索的原长,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该类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此方法为背景,采用动力松弛法对每一施工步骤各单元内力和节点坐标进行了求解。通过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在满足预定施工步的条件下,结构体系内力增长先缓后急,几何坐标逐步向预定坐标逼近,波动不大,表明了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求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情况。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预应力水平下,基频均较小(0.4Hz左右),结构的频率分布非常密集,相邻各阶频率的变化不大。进而对该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求得了该结构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结果。最终内力和位移结果也表明在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位移、内力不大,不会出现索松弛而退出工作的状况。 本文最后对上述研究工作与结果做了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受火后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剩余承载性能研究是其灾后性能评定和加固设计的基础。目前,受火后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剩余承载力性能的研究已取得可喜进展。但受火后混凝土梁柱节点剩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自从人们发现饮用水氯消毒处理会产生消毒副产物以来,要求降低乃至消除这些消毒副产物
管道运输是石油能源介质运输的主要方式,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管道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管道振动是管道系统的常见现象,管道的动特性能对整个系统
在强风作用下,由于高柔结构的振动过大,往往造成结构层间位移及舒适度等性能指标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为此,通常采用附加阻尼器、耗能减振材料等方式以满足高柔结构预期的减振
城轨引起的振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前沿性课题,它涉及到机械、交通、岩土、结构、抗震减灾、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在理论高度上亟待补充,在工程实践方面也有其深远的研究价值。
福建土楼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具有极高的历史、政治、艺术、旅游、科学和文化价值。随着土楼申遗成功之后,保护土楼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长期的环境、人为等因
平面预应力索拱结构是一种受力合理、施工快捷、形式简洁、造型新颖的新型预应力结构形式。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索拱结构的可靠度分析与计算方法,使之能在充分考虑索拱结构各
为适应现代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在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teel beam,RCS)混合框架结构这一新型结构形式和对传统柱拼装节点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型
为迎接21世纪的“银色浪潮”、适应我国城市老龄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改善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已刻不容缓。而中国的老年事业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的居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列车脉动风力对声屏障拉压作用交替出现,使采用螺栓连接的声屏障将逐渐被整体式声屏障代替。我国既有铁路桥梁中的声屏障设计和施工工艺都没有考虑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