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管理的思想是近年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运动中提出来的,是人们对学校管理本质特点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美国教育研究机构在1993年一份报告中这样界定校本管理:学校教育管理活动要以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为出发点展开。现代学校本应是一个知识性、科学性、研究性和民主性很高的教育机构,应当有着浓郁的民主气氛和学术氛围,但一方面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们的学校,一张课表,一本教材,培养模式单一,造成了干人一面、千校一律的教育格局;另一方面,受传统行政体制和教育管理集权模式影响,学校成了上传下达的行政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庸,没有一点自主权。很显然这种状况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是相背离的。校本教学管理力求通过教学管理自主化、人本化和个性化来改变上述局面。首先,管理自主化就是要突破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体制形成的学校不完全独立的办学格局,学校自主化管理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从功能管理走向效能管理;其次,管理人本化是指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都要考虑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进一步理解校本管理人本化实质上是要求学校管理刚柔相济,从制度管理走向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管理个性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学校管理的个性特征,要从学校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行政管理走向学术管理。二是强调学校管理对个性的弘扬,即管理利于个性的充分发挥。事实上,“校本管理”的真正内涵就是:学校立足现有教育资源,以校为本、个性化办学。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绪论,将就研究问题简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第二部分介绍校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校本管理的原则、特征等;第三部分论述校本教学管理研究的结论,提出校本管理的运作模式、管理策略、监控体系、管理职责、评价体系、政府在校本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等等;第四部分以中华职专为典型案例阐述实施校本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简要介绍校本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第六部分提出了目前校本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于校本管理目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尚处于实验阶段,国情的不同会使校本管理产生不同的特点,但只要对于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益,我们就要大力推进,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