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贫困户最主要的致贫原因是因病致贫,因为疾病陷入贫困也是目前贫困增量产生的主要原因。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有1256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2.4%,2016年该数字更上升至44%(1)。根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数据,2016年因病致贫贫困户中三成以上家庭(占31.41%)有2至3人患大病、长期慢性病。重大疾病对于农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首先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贫困户最主要的致贫原因是因病致贫,因为疾病陷入贫困也是目前贫困增量产生的主要原因。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有1256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2.4%,2016年该数字更上升至44%(1)。根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数据,2016年因病致贫贫困户中三成以上家庭(占31.41%)有2至3人患大病、长期慢性病。重大疾病对于农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首先表现为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巨额的医疗支出会使得一个小康家庭沦为贫困;再次表现为劳动力的减少,疾病会使得一个家庭丧失劳动力从而陷入长期贫困状态。大病冲击带来的贫困使得农户减少就医,无法正常就医使得劳动力丧失,进而加剧贫困程度,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大病冲击下,贫困户需要通过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等积极的就医行为来保证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但受限于家庭经济状况,由此形成贫困户就医行为的经济“拉力”;同时,医疗健康扶贫给贫困户带来的一系列就医优惠政策,促成了贫困户积极就医的医疗优惠“推力”。那么,贫困大病患者在“拉力”和“推力”的作用下如何选择自己的就医行为?又是如何合理做出就医决策呢?已有学者研究各种政策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但从贫困户认定的角度出发,考察健康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就医行为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使用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省孝昌县和红安县的微观入户调查数据,选择患有大病的农户作为样本,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PSM模型实证分析贫困户认定对其家庭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以及低保户和“边缘贫困户”的就医行为,分析大病患者被认定为贫困户以后在患病时是否更倾向于就医?贫困户认定是否会影响大病患者对就医机构的选择?贫困户认定对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是否有影响?研究发现:(1)贫困户认定并未显著促进贫困户大病患者及时就医,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患者与非贫困户大病患者以及边缘贫困户大病患者在生病是否就医方面无差异;(2)贫困户认定并未显著提高贫困户大病患者对于更高一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患者与非贫困户大病患者以及边缘贫困户大病患者在就医机构选择上无差异;(3)相对于非贫困户和和边缘贫困户来说,贫困户认定可以显著增加贫困户的医疗支出,且结果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4)边缘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比,依然面临就医难就医贵的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继续加强医疗保障向贫困户倾斜,提高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做好贫困地区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医疗资金适度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为当地公共卫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导大病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统一贫困地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给予一定资金倾斜,不断提高基层硬件设施水平,进一步缩小县级医院、乡镇医院以及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差距;(三)落实分级诊疗措施,加强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统筹城乡间医疗资源,根据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需求模块进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责任划分,科学、合理、高效的落实分级诊疗措施。对各层级间慢性病诊疗方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划,健全双向转诊机制,明确转诊程序;(四)针对边缘贫困户,应加快建立大病救助长效机制,强化健康扶贫政策医疗资金保障,根据边缘贫困户实际患病情况以及抗疾病风险能力分梯度实施医疗优惠政策。
其他文献
垃圾处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减污降碳"的环境效益。"十三五"期间,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对该时期行业政策、技术、运营、市场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十四五"时期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在行业规模增速放缓、市场下沉、补贴"退坡"、垃圾分类、碳减排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十四五"期间垃圾发电
资本账户开放是我国一项中长期的战略方案,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顺应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而资本账户开放意味着加强我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运作。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主体,研究资本账户开放与银行体系风险之间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更好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以及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2005年7月至2018年9月的相
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生活在乡村的村民参加,更需要乡村社会组织的力量。水族的传统社会组织作为水族在乡村振兴中的底层微观力量,它在水族乡村社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极高的动员能力和号召力,积极地发挥自己基层社会组织的力量。水族的传统社会组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植根于水族人的乡土社会生活,蕴含和传承水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综合关联到水族传统社会三个方面,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发挥价值导向、规范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越来越注意环保行业的发展,而由于环保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单靠政府方面出资会对财政情况造成较大压力,因此使用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环保项目的建设在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PPP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准确评估。由于环保PPP项目参与方多而持续时间长,若风险识别和评价不准确将影响项目的开展甚至终止项目。而对于PPP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案例研究是应用广泛且贴合实
随着21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发展,STEM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种方式。而STEM教育的核心能力价值之一的问题解决能力正是21世纪学校发展的高阶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STEM跨学科教育强调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观察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当前STEM项目学习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现状问题,本研究通过实验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事关高校的发展定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大学生文化自信仅依靠大学生自发产生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培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成为文化自信的宣传者,能够为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文化自信培育夯实基础。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
自1978年我国政府启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资源的配置权逐渐回归市场,企业投资的自主权逐步确立,“无形之手”的作用日渐明显,市场竞争活力日益绽放。为了在产品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投资往往是企业的首要之选,尤其是面临市场经营环境变化时,企业普遍通过调整其投资规模来维护自身的竞争力。正处于转轨经济的中国,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不仅来源于市场化改革创造的内部冲击,还来源于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外部冲击
并购作为企业寻求发展的选择,其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并购后的协同效应。伴随着重大并购重组交易事件的与日俱增,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事务所也介入到这些重大并购重组交易中,对并购标的进行评估和审计,借此以对交易双方的利益做出保障。但,关于并购审计与并购绩效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在学术界仍是少数,对于高质量的审计到底能否提升并购的绩效,相关的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并购作为研究主体,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我国于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又印发了《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提出要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从而保证实现全面小康。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日新月异,国内体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已基本形成了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同步发展的全新模式。体育健身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施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代中、美两国体育健身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许久,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过程不断完善。通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在真实的事例下,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我党的政治理念产生认同。与此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了学生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用该方法已成为必然。该方法得以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故本文从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能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