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NBS类RGAs和NPR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ck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热带水果,但由于病虫害,尤其是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目前用于香蕉抗枯萎病基因工程的基因资源还非常有限,对香蕉抗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还较少。鉴于中山大蕉抗逆性强,尤其高抗枯萎病4号小种,本研究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NBS类抗病基因和系统获得抗性途径中的主要抗病信号元件MuNPR1-1基因,取得如下结果:1.中山大蕉NBS类RGAs的克隆与分析根据NBS类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以中山大蕉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98条NBS序列,进化树分析将其分为12类,与已知的20种NBS类抗病基因的NBS区的进化树结果显示,这12类MuRGAs分布在5个不同的区域,其中的nT subclass 2区域只包括了7类MuRGAs,这可能是不同于其它作物中的一类新的抗病基因。利用RT-PCR检测了12类MuRGAs在不同基因型香蕉中的表达,发现其中的10类均在转录水平表达,但有两类明显不同,MuRGA-I只存在于抗病的中山大蕉和贡蕉基因组中并表达,MuRGA-K只存在于中山大蕉的基因组中并表达,而且这两段序列在进化树的nT subclass 2区域,这揭示了在抗病的中山大蕉和贡蕉中存在着与不抗病的栽培香蕉中不同的NBS类序列,可能与抗病性相关。在对香蕉中NBS-LRR的研究中,发现了不同基因型的中山大蕉(ABB)、贡蕉(AA)、信宜野蕉(BB)、粉蕉(AAB)、泰蕉(AAA)的NBS都属于non-TIR-NBS,首次揭示了香蕉中所有NBS结构均为non-TIR-NBS类。2.中山大蕉MuNPR1-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NPR1是SAR途径中的中心元件,其功能定位在SA积累之后、SAR基因表达之前。利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获得了中山大蕉的MuNPR1-1基因,该基因DNA全长4349bp,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cDNA全长2189bp,阅读框为1725bp,推定的编码蛋白为574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64kD。推定的MuNPR1-1蛋白与已知NPR1基因的氨基酸相似性低于42%,与玉米NPR1的氨基酸相似性为69%。NCBI中rpsBLAST搜索发现MuNPR1-1推定的氨基酸含有BTB/POZ和锚蛋白重复序列,命名为MuNPR1-1 (GenBank登录号:EU7478883)。构建了35S组成型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MuNPR1-1,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烟草品种NC89,获得了40个转基因植株,PCR和PT-PCR表明,MuNPR1-1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能够表达。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择以热带牧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重金属铅、镉及其交互作用对热带牧草发芽率、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品质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其
自然环境中,一些对植物不利的因素如:干旱、高盐、极端温度等,会影响植物的营养生长和发育。这些逆境胁迫也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会对自身的生理、
学位
学位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属于单子叶植物,是目前观赏花卉中价值最高的一种。兰花的花色、花期和花形的改良一直是兰花育种的难点和重点。由于兰花比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菌株YBT-1520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它含有1条染色体和11个质粒。毒素抗毒素系统(TA系统)最初是在大肠杆菌的低拷贝大质粒上发现的,此
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生长的数种罗汉松属(Podocrapus)植物中采用组织块法自罗汉松的根、茎、叶等组织中分离到155株内生真菌。其中地上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与地下组织分别占83.87%,16.13%。155株内生真菌经过扩大培养,采用抽提法抽提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杯碟法检测其抑菌活性,显示有47株(30.3%)内生真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6株(3.87%)内生真菌粗提物在稀释10~2倍后仍
SUMO化修饰(SUMOylati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类泛素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能够调控底物蛋白的折叠、定位、稳定性及功能活性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UMO化修饰在中枢神经系统
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是1种人工合成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常用作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呼吸疾病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当其应用剂量达到治疗量的5~10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