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前后(1921-1924)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知与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至1924年,是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共产党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时期。在探索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共产党为建立和平、自由、独立的国家,先后对国民党的政策和策略进行了实质的调整。通过这短短三年对国民党的政策和策略进行转变,初生的共产党渐渐壮大起来,成为当时国内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政党之一。  共产党成立初期,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有着将近二十年革命历史的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一样,在国家统一、独立的方面也有着相当强烈的诉求。但是这两个党在20年代初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发生联系。那么共产党对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的政策,是怎样由1921年“一大”的独立、排他政策,逐步演变成为1923年“三大”关于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政策?继而促使国民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全面实行国共合作?推动共产党对国民党策略转变的原因有哪些?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国民党方面的回应又是如何?两党相互的关系因此而发生质变,其影响又有哪些?这就是本文将试图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分部来阐述以上问题。第一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由选题意义、研究设想、研究动态三个内容构成;第二部分(第2章)通过对中共“二大”前和中共“二大”后,共产党对国民党认识的阶段性总结,研究共产党对国民党策略转变的过程,以及共产党根据其转变的政策而实行的具体行动。其中,本文在这一部分,采取了以一个事件为标志划分阶段的方法,分析不同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策略和实际行动。第三部分(第3章)考察共产党采取策略转变的深层原因。主要从共产国际的革命策略、马林在两党的斡旋,以及国民党方面来深刻剖析促使共产党转变政策的原因。第四部分(第4章)主要论述共产党对国民党转变策略以后带来的深远影响,重点阐述共产党转变策略以后,促进了国共两党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尤其是促进了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基本理论的探索。第五部分是余论,主要对本文做一个理论概括,总结共产党在具体执行对国民党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对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认识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考察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由“排外”到“联合”再到“加入”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实也是研究共产党早期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共产党根据不同阶段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研究共产党对国民党策略的转变,不仅对于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有所帮助,而且对于推进现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治意义。
其他文献
约瑟夫˙弗莱彻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他的境遇伦理学对于伦理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追溯了境遇伦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文化思想渊源,对弗莱彻境遇伦理学进行系统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开始纷至沓来,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迅猛发展的经济在给社会带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后,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在传统的农村向新农村转型的过程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