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微课评价指标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的高校课程、教学、考试模式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微课应运而生,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一个热点。为了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纷纷开发微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课程细胞,人们在使用之前总是抱有期望,微课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用户的期望,使用户满意。因此,对于高校微课的评价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不仅要评价微课的质量和价值,更要评价微课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鉴于我国高校微课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当下急需构建一个科学、实用、全面的微课评价体系,以此来指导高校微课可持续的常态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初步拟定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高校微课的特点,找出高校微课的评价要素,以用户满意度理论为依据,以满足高校用户的需求为目标,在前人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高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修改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搜集了多位微课评价专家的意见,用来调查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各级指标的合理性;又通过问卷调查了用户的意见,用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分析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得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的权重,确立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实证研究。通过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微课进行评价,验证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发现,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用户预期、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其中,用户预期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内容预期、结构预期和学习预期;感知质量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内容感知、功能感知和服务感知;感知价值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易于学习和使用高效。研究进一步将八个二级指标分解为二十一个三级指标,并对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评分进行了详细描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是,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高校微课作品从用户满意的视角进行评价和测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用户的角度构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校微课评价指标,从而弥补了先前的研究中忽视用户需求的问题,能够为以后的微课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评价维度。
其他文献
话语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人主体意识的体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近年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备受关注,倡导在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地位和要求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审美品位的提升,并且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帮
本文回顾了风险偏好的相关研究,发现以往研究预测他人风险偏好时对“他人”的界定是抽象的、模糊不一的,于是本研究尝试让被试对明确具体的“他人”预测其风险偏好值,同时把相似
6月10日下午,上海市服饰学会在东华大学召开“上海西服高级定制企业”评定工作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服饰学会秘书长宓忆琴主持,她指出打造中国著名西服品牌国际化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推出上海西服高级定制”评定工作是为了尽快让西服品牌成为国际高端品牌。  会上,上海服饰学会副会长周朱光宣布上海市服饰学会六届五次理事会关于开展“上海西服高级定制”企业工作的决定:宣布关于成立上海市服饰学会西服专业委员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