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和常规手段两种方法监测与评估儿童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较采用两种方法患儿治疗反应、疗效、并发症等,探讨USCOM在儿童严重脓毒症初始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应用USCOM精准监测重症患儿血流动力学并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选择自2018年9月1日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截至2020年10月31日。所有患儿入院后随机选择USCOM或常规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病情。诊断标准、复苏达标标准和治疗方案参照《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9]。采用USCOM监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手段监测患儿为对照组。研究最终共纳入69例患儿,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记录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H、血乳酸水平、复苏液体量;记录两组患儿初始治疗6h期间复苏液体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尿量。记录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小时、2小时、4小时及6小时(记录T1、T2、T3、T4、T5)获得的各时间点HR、CI、SVRI、SVI、FTc、SMII。记录两组并发症、危重症评分(PCIS评分和SOFA评分)、6h复苏达标率、PICU平均住院日、死亡情况。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1)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和来源、病原学检查阳性率、PCIS评分、SOF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儿治疗前HR、RR、MAP、Lac、p H、CRP无显著差异(P>0.05);初始治疗6小时后,两组患儿HR、RR、Lac、CRP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MAP、p H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治疗6小时后,观察组HR、RR、L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治疗6小时后,MAP、p 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观察组患儿初始治疗不同时间点USCOM监测指标变化:观察组在T1、T2、T3、T4、T5监测HR逐渐降低,CI、SVRI、SVI、FTc、SMII逐渐升高,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初始治疗期间复苏液体量、血管活性药物及尿量变化:观察组复苏液体量为50.39±12.09 ml/kg,对照组复苏液体量为56.39±9.97ml/kg,观察组的复苏液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上腺素使用人数9人(25.7%),对照组17人(50.0%),观察组肾上腺素用量为0.776±0.348 mg/kg,对照组为1.285±0.459 mg/kg,观察组肾上腺素的药物使用人数及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使用人数为22人(62.9%),对照组为21人(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为1.370±0.348 mg/kg,对照组为0.866±0.404 mg/kg,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量4.48±0.95 ml/(kg·h),对照组尿量3.79±0.78 ml/(kg·h),观察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儿初始复苏治疗后PCIS及SOFA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经初始治疗后重症评分均有好转,观察组PCIS为86.03±4.495分,对照组为83.50±5.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FA为3.66±1.392分,对照组为4.32±1.6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始复苏治疗后,PCIS评分改善更加显著,SOFA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但这种改善尚不具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儿并发症、复苏效果及预后比较: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但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6h复苏总体达标率为56人(81.12%),其中观察组患儿6h液体复苏达标率为32例(91.4%),对照组为24例(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6.5±5.14天,对照组为20.91±5.9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死亡病例共9例(13.0%),其中观察组4例(11.4%),对照组5例(14.7%),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监测指导下的初始复苏治疗,复苏液体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更少,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h复苏达标率更高,PICU住院时间更短,但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2.精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脓毒症初始复苏治疗中十分重要,USCOM与常规监测手段均能指导初始复苏治疗,但USCOM实时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液循环状态,精准实施诊疗提供更可靠依据。3.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便、准确性及重复性高等优点,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反映心功能及外周循环情况,对评估病情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