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茭白(iZzania latifolia)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近些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的变化以及生产上盲目施用大量化肥,不仅没有显著提高茭白产量,反而导致了其品质下降;同时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另外,茭白嫩茎采后常温下仅能保存3~5天,这种不耐贮性影响了其市场流通。本文以岳西高山茭白栽培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施肥管理与采后贮藏保鲜措施对茭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N、高K和高N、高K处理可明显增加茭白中Vc含量,低N水平下Vc含量较低;单季茭各处理Vc含量均相应高于双季茭;施加较多N、K肥,可提高单季茭Vc含量。双季茭在低N水平,蛋白质含量较低;在中N水平,蛋白质含量较高。施P能明显增加茭白中蛋白质含量,单季茭蛋白质含量较低;高N水平下增施P、K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中N水平与P、K肥按合适比例配施,有利于茭白中糖分积累;中N水平下,对缺P、缺K土壤,增施P、K肥可提高双季茭糖含量。K肥对单季茭糖含量也有较大影响。(2)增施N肥越多,双季茭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在同等N肥水平下,增施K肥有利于降低双季茭中硝酸盐含量。增施N肥对单季茭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在同等N水平下,增施K肥没有明显降低单季茭中硝酸盐含量。(3)不同施肥处理后茭白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比例N、P、K肥对茭白中N、P、K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重金属元素Pb、Fe、As、Se和Hg的含量有较大影响,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茭白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量有选择性差异。茭白中N、P、K营养元素含量,对其它元素的吸收有重要的影响。在茭白营养元素调控管理过程中,如何保持合适的N、P、K配比以及与其他矿质营养元素的平衡,对茭白优质生产尤为重要。(4)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岳西高山茭白低温贮藏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保鲜剂处理后的茭白呼吸强度随贮藏天数先逐渐上升,然后快速下降;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呼吸强度变化最慢,其次是茭白专用剂和赤霉素。所有处理的茭白基部与中部硬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其上部基本不变或略微增加;采用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各部位硬度随贮藏天数的变化小于其它处理。贮藏期内各处理茭白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赤霉素与赤霉素+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糖含量下降最慢;Vc和蛋白质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对岳西高山茭白贮藏保鲜效果最好。(5)经过各种不同保鲜配方处理后,贮藏于低温下的茭白肉质茎中SOD和CAT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呈下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均呈缓慢增加趋势;MDA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也均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