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本社会关系的劳动关系日益显示其重要性。研究劳动关系,既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理论需求,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又是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内对劳动关系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如何科学、客观地对企业劳动关系进行评价,理论和实践界研究尚不充分。现有研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极差,任何地区在不增加人力、财力的前提下,都不可能照搬照抄,直接使用。因此,结合天津市,特别是西青区的实际,对劳动关系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直接获取指标内容的评价体系,以判断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首先从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入手,将人力社保行政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归纳,初步拟定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进而,根据样本特性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权重的确定,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预设的指标体系中,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可以从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工标准实施、劳动关系运行和矛盾处理三个层面进行评价,为一级指标。再逐个分解出10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力社保、工会、企业三方面专家的评价,删除隶属度较低的7项指标,保留26项指标,形成评价企业劳动关系的第二轮指标。进入第二轮的指标后,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中的Z得分法和取相反数的逆向指标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删除其中相关性较大的5项和2项数据一致的指标,形成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从易用性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Delphi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研究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