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自2004年起,中央政府已经连续发布十二个锁定三农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战略性作用不言自明。随着大量的财政资金涌向全国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无序性、低效性导致的地区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患寡更患不均的社会心态让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已成为政府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配置与绩效的区域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评价,并初步探讨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差异的主要问题原因,尝试性给出缓解区域非均衡现状的公共政策与制度安排。研究成果为经济转型时期三农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助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总结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界定相关研究概念,明确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的研究方向,将区域差异区分为投资配置的公平与投资绩效的高低。其次,利用基于人口权重的泰尔指数方法测算1991-2011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配置情况,即配置公平的评价。再次,利用符合帕累托最优假设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1991-2011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绩效变动情况,即投资效率的评价。在配置公平与投资效率的研究中,运用相同的区域划分方法,并进行东中西地区组内组间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期间内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地域差异渐趋缩小的总体结论。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影响区域差异的问题,尝试性的给出了缓解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区域非均衡现状的公共政策与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