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20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20例患儿中12例(60%)为男性,8例(40%)为女性。平均年龄6.23±3.26岁。1例(5%)为急性起病,12例(60%)为亚急性起病,7例(35%)为慢性起病,14例(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20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20例患儿中12例(60%)为男性,8例(40%)为女性。平均年龄6.23±3.26岁。1例(5%)为急性起病,12例(60%)为亚急性起病,7例(35%)为慢性起病,14例(70%)来自农村。45%有易感因素。2.临床表现:18例(90%)出现发热,14例(70%)出现头痛,15例(75%)出现呕吐,10例(50%)有抽搐,8例(40%)存在意识障碍,12例(60%)出现视神经损害,1例(5%)出现听神经损害,2例(10%)有腹痛,1例(5%)出现肢体活动障碍。10例(50%)患儿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3.辅助检查:(1)一般检查:16例(80%)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10×109/L,19例(95%)以中性粒细胞为主,120次血常规检查,仅有7例(35%)患者26次(21.67%)血常规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21次(17.50%)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5%,30次(2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7次(5.83%)减低。17例(85%)患儿行头颅CT检查,9例(52.94%)异常,2例为单纯脑积水表现;7例出现片状或斑片状低密度影。15例(75%)行头颅MRI,1例(6.67%)正常,14例(93.33%)异常。13例(86.67%)表现为异常信号影。12例(60%)脑脊液压力升高,18例(90%)细胞数升高;12例(60%)蛋白质升高,7例(58.33%)为0.4-0.6g/L;10例(50%)葡萄糖降低,6例(60%)为1-2 mmol/L;6例(30%)氯化物降低。(2)病原学检查:18例(90%)墨汁染色涂片阳性,19例(95%)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85.71%)阿利新兰染色阳性,1例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1例进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4例行药敏试验,均敏感。4.误诊情况:入院前16例误诊,误诊率80%,误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鼻窦炎2例、川崎病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1例,另有4例诊断不详。5.治疗:20例患儿均接受了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单独氟康唑治疗,19例予AMB或AMB脂质体治疗,3例为AMB治疗,16例为AMB脂质体治疗。其中11例(57.89%)为AMB联合氟康唑,8例(42.11%)为AMB联合FLU及5-FC用药。20例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天数为5-66天,平均疗程28.6±19.19天。6.预后:20例患儿均进行抗真菌治疗,17例抗真菌治疗>7天的患儿:(1)治愈1例(2)好转8例(3)无效8例,总有效率52.94%。结论:1.隐球菌脑膜炎男性患儿多见,以农村学龄前期患儿为主,45%存在易感因素。2.隐球菌脑膜炎病程长,治疗期间用药应足量,规范,建议采用AMB、氟康唑及氟胞嘧啶的联合方案治疗。3.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及培养于早期诊断无较大意义,早期诊断应首先选用荚膜抗原检测及病原二代测序。4.隐球菌脑膜炎患儿应常规监测头颅MRI。5.两性霉素B为抗真菌药第一选择,但副作用大,儿童电解质紊乱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三种常见类型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点;比较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患者的异同;分析AE的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依据抗体种类分为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GABABR)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
目的:探讨遗传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遗传特点及预后。方法:1.收集近5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消化肝病专业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及肝功能资料,符合标准后纳入观察组,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行UGT1A1基因测定,并对患儿进行随访。2.病例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个月,间接胆红素大于51.3umol/L(正常值3倍)。依据黄疸病史;肝功能以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直接胆
目的: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肺炎住院儿童的病原构成以及各病原体的流行特点,并对ADV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为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提供基础资料以及科学防控依据。方法:1.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在河北省某儿童医院收治的444名14岁以下住院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的病例信息,采集其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29种呼吸道病原,分析各病原的流行病学特征。2.AD
目的:通过分析IPEX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并发肠源性脓毒症的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详细分析住院治疗的1例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以“腹泻1月余,血便伴皮疹20余天,腹泻加
目的:观察矮身材儿童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水平,评估矮身材患儿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并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 GH)替代治疗对矮身材儿童血清ADMA的影响,分析rh GH替代治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
目的:本研究通过开展河北省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病例的回顾性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早产儿PNAC的发病率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PNAC早期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依据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河北省12家医院新生儿科为研究现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
目的:利用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观察椎基底动脉颅内段斑块的特征。探讨影响椎基底动脉颅内段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易损斑块是否更易导致新发脑梗死,实现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事件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
目的:通过对2019年至2020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经淋巴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N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上对HNL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NL患儿11例,整理数据资料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即BPD)的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进行文献分析,与未患BPD早产儿进行对照,探讨早产儿BPD发生与维生素D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而为早产儿BPD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1.应用计算机根据中、英文检索词搜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P
目的:分析我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探讨真实世界下NMOSD临床特点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3例NMOSD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抑制剂使用、复发以及随访情况。分析N MOSD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的效果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