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X7对食管鳞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BX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BX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BX7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组织标本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含10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I-Ⅲ期)组织与79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点CBX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BX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CBX7阳性表达的为78例,阴性表达组为22例,配对的79例癌旁组织中CBX7阳性表达的为77例,阴性表达组为2例。CBX7在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8%,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5%,两组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CBX7蛋白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表现为异常低表达,其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恶性演进。在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中,CBX7高表达者,预后较好。第二部分:CBX7在食管鳞癌中的肿瘤生物学研究目的:构建CBX7高表达与低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株,探究CBX7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成瘤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BX7促进凋亡的机制。方法:1.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CBX7的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和TE13,利用瞬转小干扰RNA敲低ECA109和TE13细胞系中CBX7水平。我们用WESETERN BLOT蛋白电泳的方式检验过表达和敲低CBX7的效率。2.通过CCK8、Edu、克隆实验检测不同CBX7表达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通过不含Martigel的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及敲低CBX7后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3.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分布,接着利用WESETERN BLOT蛋白电泳的方式检测不同CBX7表达的细胞系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4.我们在裸鼠皮下分别注射了稳定过表达CBX7的TE13细胞和对照组TE13细胞,进而构建了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不同CBX7表达的细胞成瘤能力的差异。结果:1.我们成功构建了CBX7过表达ECA109细胞(ECA109 Lenti-CBX7)、过表达对照ECA109细胞(ECA109 Lenti-ctrl)、CBX7敲低ECA109细胞(ECA109si-CBX7)、敲低对照ECA109细胞(ECA109 si-ctrl)、CBX7过表达TE13细胞(TE13 Lenti-CBX7)、过表达对照TE13细胞(TE13 Lenti-ctrl)、CBX7敲低TE13细胞(TE13 si-CBX7)、敲低对照TE13细胞(TE13 sictrl)。2.CCK8、EDU、细胞克隆实验表明,CBX7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有关。不含Matrigel的Transwell实验表明,CBX7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相关。3.CBX7能明显促进人食管癌细胞的凋亡,WESE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CBX7能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的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升高。CBX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4.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CBX7过表达TE13细胞注射的裸鼠移植瘤的肿瘤体积在接种5天以后增长速度减慢。结论:CBX7在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发挥作用,CBX7在食管鳞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血管退行性疾病,AAA可以通过瘤体破裂和出血导致患者死亡,AAA破裂后的死亡率超过80%,研究其发生及发展的机制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死亡率提高预后的关键,AAA发生及发展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AAA已被证明是多基因和多病因的疾病,这表明着可能存在几个基因组风险位点和一系列生活方式/环境
第一部分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与X线二维影像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对比研究目的:Carto Univu模块将传统的二维X线影像和三维模型相结合,理论上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两者的优势,但Carto Univu指导下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标测消融尚未有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Carto Univu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室上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即刻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
为了研究转录因子GATA4在神经嵴及其衍生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本课题使用了条件性敲基因小鼠Wnt1-Cre;Gata4fl/fl,以达到在神经嵴细胞中特异性敲除GATA4的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GATA4在小鼠颅颌面组织时空表达情况:在胚胎14.5天(embryonic day 14.5,E14.5)、出生后1天(postnatal day 1,P1)、出生后14天(po
研究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HAMSC)能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HAMSC在促进血管新生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H19表达明显增高。因此,本文通过研究H19是否在HAMSC促
背景:卡波氏肉瘤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的病原体,且与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PEL)和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
[研究目的]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凋亡、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失调,可导致局部血管阻力增加、毛细血管收缩阻塞,出现“无复流”现象,而无复流又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皮瓣缺血-再灌注时,皮瓣内多种细胞如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皆可大量生成IL-1β,IL-1β又可通过受体配体
背景脓毒症并发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休克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功能的最佳工具之一。然而,对于重症脓毒症,存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规超声心动图通常无法评估相关心功能不全。相比较而言,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测量整体心肌的应变(非负荷依赖性参数),从而评估相应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另外,脓毒症患者的应变测值的预后价值仍然不清晰。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估小鼠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不全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为下一步实验和研究提供材料。【材料与方法】1.R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从5-6周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后腿骨中提取大鼠骨髓,用D-Hanks液稀释以充分掺入,800 rp
研究背景: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性结构,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是较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目前为止,受损MCL的修复机制尚未得到广泛研究,这导致研究者对MCL恢复阶段中涉及的关键因素的掌握受到限制。本文旨在描述切断的MCL恢复期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进而挖掘MCL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大鼠MCL模型进行
学位
第一部分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放疗小鼠卵巢功能保护作用目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一种将自粘性电极片放在皮肤特定穴位表面,通过输出一定幅度的电流经神经-体液作用影响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物理疗法。TEAS关元穴已被广泛应用于卵巢功能减退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