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高中生在此阶段面临着各方面的变化,充满着不确定性。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个体面对不确定情境而出现的一种认知偏差,会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产生消极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干预探索以ACT疗法为理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的有效性,为进行相关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本研究运用ACT疗法为理论基础设计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干预研究,使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中文版》调查356名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的现状,了解所选高中生群体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并对其进行高低分组,取分数排名前27%的高中生作为高分组,并对高分组成员进行筛选,在遵循自愿的原则下,最终确定28名入组成员,其中实验组14人、对照组14人,两组被试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自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干预实验自变量为干预处理,因变量为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控制变量为学生特质、测量工具等。依据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被试开展了8次团体心理干预活动,每周两次,对对照组被试不做任何干预处理,在实验结束时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在活动结束1个月时对实验组被试再次进行追踪测试。本研究对被试不同阶段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所选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总均分略低于理论中值3。在具体因子上,预期性行为和抑制性行为的均分低于理论中值3而预期性情绪的均分高于理论中值3。高中生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在年级、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自评家庭教养方式、性别、是否独生等统计学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第二,针对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干预活动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部分维度干预效果良好。干预活动对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总体及预期性情绪维度、预期性行为维度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而无干预处理的对照组被试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总体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第三,针对高中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干预活动具有持续的效果,一个月后实验组被试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总体水平虽较干预结束时的水平有所上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干预处理前的水平有显著性降低。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体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出示一些新的着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