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及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 : 65次 | 上传用户:johnn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范围内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各国科技人员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荷载和外界环境因素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应力及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处于该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评价并改进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应力加载装置,设计了应力条件下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实现了应力条件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的快速测定。应力加载装置创新地采用碟簧加载的方式实现了对混凝土施加应力,借助应力传感器实现了装置的应力适时调控与恒载。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首次将应力加载装置与NEL法和电通量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即CPS-NEL法和CPS-ASTM C1202法)。该方法具有操作快捷、评定准确和实用的特点,是一种用于评价氯离子在混凝土内渗透性的新型方法。系统分析了应力条件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行为。采用CPS-NEL法和CPS-ASTM C1202法,对氯离子在C30和C60混凝土中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力大小(应力比为0.1,0.3,0.5,0.7)和应力种类(拉应力和压应力)对渗透性的影响,得出了应力条件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规律,获得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变化的阈值应力比。研究了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变化规律,创新地建立和论证了考虑应力和干湿循环因素的氯离子渗透模型。通过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测试,分析了应力和干湿循环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同时采用基于硝酸银显色法对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氯离子渗透规律进行了验证。在Fick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氯离子渗透模型(SDWM模型),并对SDWM模型的计算值和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的实测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SDWM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依据超声波、SEM和MIP等测试设备,分析了混凝土中内部损伤对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波法声学参数变化曲线对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利用SEM法观察了拉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内部微观形貌变化;采用MIP法对拉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进行了测试,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超声波、SEM和MIP法测试结果解释了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在应力和干湿循环因素作用下建立的SDWM模型,对实体机构进行了寿命预测。采用“PERMIT”法对实体结构渗透性进行了测试,通过SDWM模型,计算出混凝土中与钢筋接触界面处在不同龄期时的氯离子浓度,根据钢筋腐蚀时的氯离子临界浓度值对实体结构的服役寿命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先后通车,高铁凭借其快速便捷性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高铁建设项目也相继立项。高铁牵引供电网由传统的110kV电压等级上升至220kV电压等级,其牵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在整个汽车开发流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风洞试验作为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新车型开发中的应用也越来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诸多矛
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职位管理是企业业务流程、工作职责等与战略目标实现密切相关的关键要素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定员定编、绩效考核、薪酬分配
随着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与伦理相关的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因为广告客户和设计师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造成低俗、.虚假、反社会道德的网络广告层出不穷。加之法律法规的
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由原来的亲和关系发展成为对立、排斥关系等现象,环境问题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上个世纪60年代,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受到
随着电信市场逐步开放的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有愈来愈激烈的态势,为了占据市场,赢得主动,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大营销力度,企业的营销理念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
从2001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开始,经过短短的10余年时间的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开放式基金数量已超过964只,资产净值超过了2.07万亿元。随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其
本文在对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大量的调查后,并在阅览了大量的有关同期化的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限暂存区的主、支混流生产线部件成品关联结构,并以此为研究对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企业家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企业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