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存款准备金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很少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就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事实上,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存款准备金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使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发挥有效作用,至少必须满足两个外部条件:第一,货币乘数应当是稳定的或者可预测的;第二,货币当局必须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来源,使商业银行不能轻易获得。实际上,在金融市场国际化、一体化和高度发达的大环境下,货币当局要做到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二是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问题,包括金融市场高度发展下金融经济过程的不完全可测性、商业银行等主体行为的不完全可控性,以及各种金融变量关系的复杂性。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定准备金率,零资金积累金率正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否意味着存款准备金这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降低或取消法定准备金率所依据的经济金融背景是什么,在这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我国目前是否也已具备了降低或取消法定准备金率的条件,为此又需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论文从不同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以期对相关管理层和市场操作有所启迪。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它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中西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比较,单从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因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外部金融环境进行分析,为理解存款准备金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四部分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和完善提出政策建议,前面两部分分析是它依据的基础;第五部分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