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逐步呈现出松懈、随意状态,而且至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从大学生体质调查的结果来看,前景令人担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内蒙古6所驻呼本科院校900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状况、参与特征、影响因素及内蒙古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认识到体育对健康有影响,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和锻炼基本知识,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体育教学的总体评价不是很满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比较明确,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现积极,坚持体育锻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不坚持课外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要求简单且容易操作的项目上;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多集中于1-3次,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集中于30-60分钟,与国家规定的“每周不少于3次课外体育活动,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较广,多集中在下午课后、晚自习后和早晨这3个时段,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在校内和校外的免费体育场馆进行锻炼;在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形式上,学生主要集中于与同学或朋友自发结伴进行锻炼、单独自由锻炼和学校组织活动这三种形式,与同学或朋友自发结伴进行锻炼的学生最多;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分布比较均匀,年消费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比较低。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多样,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便利的新闻媒体和业务素质高的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缺少场地器材、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阻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内蒙古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力度不够,管理松懈,主要流于形式。从早操和课间操的组织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集体组织出早操,课间操已接近消失的局面;业余训练队、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状况相对比较好,但仍集中于少数传统项目上。根据影响内蒙古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高校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工程、推动内蒙古高等学校体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