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载体,只有强大的制造业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强盛。但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实体经济发展低迷,已逐渐进入阵痛期和瓶颈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困境突围的必经之路。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和创新投资的高风险性可能造成社会创新不足,因此政府运用一系列财税政策来刺激、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政府补助就是其中重要一项。补助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补助资金便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现有研究文献,从政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补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本文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制造业政府补助和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之后,结合现有研究和理论分析,使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PSM-DID实证模型,发现: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就目前补助强度的整体水平来说,补助强度越高其激励效果越明显;相较于中小企业,政府补助对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较小;相较于国企,政府补助对非国企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力度较小且在统计上不显著;相较于非研发密集型企业,政府补助对研发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更强;相较于创新环境优度较高的企业,政府补助对创新环境优度较低的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和理论经验分析,本文提出五点建议:完善政府补助机制,大力支持创新活动;明确政策导向,激发创新活力;调整对大企业的倾向,提高中小企业补助力度;支持研发密集型企业,提高补助资金绩效;根据创新环境优度,有的放矢,适当弱化对创新环境优良地区企业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