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医患关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医生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并以服从为前提。 医患关系是在医患交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因而医患对话是医患关系的直接体现。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回顾了医患语言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背景。在国外,一些语言学家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国内此类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了匿名观察的办法,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部的医患对话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通过现场录音取得语言材料。本调研主要集中在医患对话的时间长短、称呼语选择、请求语类型的选择和医学术语的使用四个方面。通过统计分析和个案分析,我们发现: ●医患语言交流时间太短,如普通门诊中的3.03分钟和专科门诊中的4.58分钟; ●医患对话语言形式的不对称性,患者多选用礼貌和委婉的语言形式,医生多选用直接和命令的语言形式; ●医学术语的使用阻碍了医患的有效沟通。 接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以上三种语言问题的社会原因,得出结论:医患之间地位不平等,医生处于主动地位,而病人被动服从。 最后,本文对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医患关系和医患语言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借助社会语言学的知识为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同时指出医患语言是一崭新的领域,还有许多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呼吁广大语言工作者在未来能更多地关注和从事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