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分制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推行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实施学分制,实施学分制要做好哪些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从当前各地区、各试点学校推行学分制的现状来看,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不利于非试点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启动和运行,阻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整体推进和深入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构建与完善,解决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推进的难点,确保学分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已是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上阐析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的几个基本问题。在明确学分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的可行性,比较完全学分制、综合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三种类型的特点,提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应理性地选择学年学分制。 第二部分以上海、北京、辽宁三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基本现状为例,结合访谈杭州市临平职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具体案例,从实践中透视并寻求当前学分制改革进程中一些有益的做法、经验、启示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构建与完善,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从宏观的角度论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二是提出制定学分制实施方案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体现出的中职特色,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应避免的误区;三是从微观的角度提出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操作体系的具体构想,如构建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宜的的大类专业教学模式、完善选课运行机制、拓展学分构成体系、推进区域性学分互认等。旨在强调学分制应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力求从其“共性”出发,构建出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 第四部分从保障学分制顺利运行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应具备或应创造的内外部条件,并针对影响学分制推进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论文试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提出用实训过程中“义务工作”等形式考核学生职业道德学分的新办法;二是在拓展学生获取学分的途径方面,提出了“部分学分”、“过程学分”、“差额学分”和“替代学分”等构想;三是提出了用“职业教育集团”或“教学共同体”等形式构筑区域性学分互认的运行平台;四是将“结构学分制”和“学业预警制”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管理体系当中,力求完善其质量监控机制。
其他文献
生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理念,诞生于教学活动中人的要素之生命发展的需要。生成性评价将教学活动中人的要素视为一个整体,从关系和整体的视角来探析评价活动,是一种有别于传
A型行为模式具有竞争性与敌意,时间紧迫感与不耐烦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抑郁作为人类心理失调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学者们的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研究。首先,搜集有关文献,探讨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效能的意义、层面及测量工具;其次探讨二者的关系;利用问卷方式,调查并获取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使教育能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教师质量必须得到提高。教师在职前受到的教育较大程度上影响教师从业以后的教
人们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既有有效的信息,又有无关的信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工作、生活,人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信息上,同时抑制无关信息的影响。特别地,当两类信息互相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有关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