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磷化镓衬底的氧化镓纳米线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两步化学刻蚀的方法,制备出纳米尺度多孔磷化镓,并解释了其形成机理。基于多孔磷化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手段,依靠自组装性能,大面积合成了β-Ga2O3纳米线结构。这些单晶β-Ga2O3纳米线直径在100纳米左右,沿着[001]方向生长,长度达几微米。这种简单的合成手段,为将来合成类似性能的其他材料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光致发光谱测试表明,β-Ga2O3纳米线具有蓝光和紫外光发射特性,这归因于氧空位和镓-氧空位对缺陷。表面润湿性能测试表明,这种β-Ga2O3纳米线膜具有超疏水性。在紫外光诱导下,β-Ga2O3纳米线膜有着显著的可湿性转换行为(从超疏水到超亲水)。我们认为,这种效应可以归结为表面的光敏性和特殊纳米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性能将很大程度上扩展氧化镓纳米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本文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纳米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性。然后介绍了一维纳米材料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和合成一维纳米结构的常用物理化学方法及形成机理;并且还介绍了研究纳米材料的主要表征手段,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接着我们对电化学阳极刻蚀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使用两步化学刻蚀的办法制备出了纳米尺度多孔磷化镓,并解释了其形成的机理。然后,通过对多孔GaP衬底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依靠自组装性能,我们成功制备出了β-Ga2O3纳米线膜结构,并对其生长过程及生长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β-Ga2O3纳米线膜的光致发光谱中,观测到了蓝光和紫外光发射特性,这是由于氧空位和镓-氧空位对缺陷导致的。最后,我们研究了紫外光诱导条件下,β-Ga2O3纳米线膜表面的可湿性转换。由于纳米结构的作用,β-Ga2O3纳米线膜表面是超疏水的;通过紫外光照射,光激发产生的缺陷连同表面特殊的纳米结构,使表面的超疏水性能转换为超亲水。以上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的资助,特此感谢!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O半导体中引入磁性过渡金属元素Co,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揭示出稀磁半导体中铁磁性的起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稀磁半
本文主要研究正三角形腔中、垂直弹性界面腔中及谐振子势场中氢负离子的光剥离过程,并分别对量子结果和闭合轨道理论结果进行比较。文章中的截面均表示氢负离子的光剥离截面。
近年来,由于Al掺杂ZnO薄膜具有与ITO薄膜相比拟的光电性能,又因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以及在氢等离子体环境下稳定等优点,已经成为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之一。将表面织构后的ZnO:Al(AZO)薄膜代替SnO_2薄膜作为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此本文分别利用直流脉冲反应磁控溅射(DCP-sputtering)和直流磁控反应溅射(DC-sputtering)技术
本文利用CR-39塑料蚀刻径迹探测器对最高能量290 A MeV12C诱发C靶核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束流到达四个靶上的能量分别为280 A MeV、267 A MeV、254 A MeV和241 AMeV。通过统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法是一种比较充分考虑了电子相关效应的高精度量子化学电子总能量计算方法,能够较好的预测小分子体系的能谱。LiS是一个简单的硫化物双原子分子,对该分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