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还在于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在理论上,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理论创新而形成了建设先进文化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开展了大量坚持抗战的文化运动;在结果上,大大推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营造和强化抗战文化氛围、领导和促进抗战文化运动和推行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并分析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设先进文化的经验,从而得出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借鉴和启示。在研究中,本文运用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以及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大量搜集原始史料,首先构建起了一个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发展与建设先进文化的框架体系,然后阐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独到见解,从而完整地展现出了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引领和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过程。 考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探索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基本经验,能够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三个代表”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深对“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解,也能够从文化视角对党的历史成就作出新的理解,这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民国时期的档案出发,重点研究了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台湾籍民的聚居缘由,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心态变化。文章认为,“亚细亚孤儿”意识确实是存在的,崇
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开始执政广西,为了稳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统治广西时,特别重视乡村建设,对乡村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在当时取得了引
建国初期,由毛泽东亲自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深刻影响了此后新中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以往,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从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更是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