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政策执行的环境日益复杂,政策执行梗阻现象日趋常态化,因此,解决政策执行梗阻问题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城市的建设,有限的道路资源与不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出于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构建城市交通新秩序以及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等方面的考量,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禁摩限电”的政策法规,但从执行效果来看,成效微乎其微。 本文以“禁摩限电”政策为切入点,选取厦门市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史密斯模型的基础上,以目标群体的视角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禁摩限电”政策梗阻现象和目标群体的参与状况进行描述。根据采集的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得出初步结论:目标群体的性别差异、日常出行方式、对政策的关注度、对今后生活的影响以及对政策的信心是影响目标群体对待“禁摩限电”政策态度和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而总结影响目标群体对于公共政策的态度和行为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目标群体的个体特征差异、认知差异以及与公共政策间的利益关系差异等。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从提高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度、服从公共政策的自觉性、对公共政策预期的信心和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四个层面,重构基于目标群体视角的提升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径。